撰文|張毓靜 設計|馬紹妤生老病死,是無論富貴與貧賤、人亦或動物,都必須面對的生命課題。眼看著家中毛小孩,從血氣方剛的無敵小霸王,變得日漸消瘦、行動遲緩,甚至身體越來越差時,相信每一位飼主無不戰戰兢兢、患得患失。但我們都知...
撰文 | 羅奕儒 責編 | 蘇于寬 攝影|蘇于寬 設計|邱泰元在妳病倒的剎那,才看見妳逐漸衰弱的模樣。「其實我一直覺得有點愧疚,在牠長大的其中一段時光,我剛好是高中、大學階段,比較多朋友、課業,也比較愛...
撰文 | 蘇于寬 責編 | 羅奕儒 攝影|蘇于寬
之一不捨,你就是全世界,卻來不及說再見。那是一隻「體無完膚」的狗—— 醫師娘帕子媽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見到「肚咕」的第一眼。 2008年的秋天。從半夜十一點鐘撞見,直...
撰文 | 蘇于寬 責編 | 羅奕儒 攝影|蘇于寬 設計|邱泰元
之一遺憾,如果當時能這樣做,也許你就不會離開了。「其實,至今我都不太能原諒自己。」一手撫摸著貓咪,一手調節點滴流速的比比,哽咽地說。從獸醫助理到貓中途的...
撰文 | 羅奕儒 責編 | 蘇于寬 攝影|蘇于寬 設計|邱泰元當腎臟病來的措手不及:美芽美芽,比比酥貓中途照顧的第一隻腎貓,也是第一隻因為腎衰而在手中過世的貓。美芽原本是隻街頭流浪的貓,因為嚴重的疥癬而被救援來到中途...
永遠記得你最初的模樣,那樣還單純可愛、尚未惡魔化前的形象。那是我們的相遇,我們之間故事的起點。往後的日子,便是由你拼湊起的生活片刻,記憶中你活潑好動的身影、大口吃飯的模樣,弄壞傢俱時的無辜樣,還有在冷冷冬天裡一起窩著的餘溫。總以為這就...
撰文|張毓靜 編輯|蘇于寬 設計|邱泰元、馬劭妤特別感謝|台灣動物新聞網|報導協力昏暗的影像一幕幕跳躍著,畫面間閃爍無數雙單純、無助眼神,2013年上映的紀錄片「十二夜」,揭露了流浪動物在公立收容所美好的假象,更翻...
本文作者|吳宗憲 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設計|馬劭妤 編輯|蘇于寬我國於1998年,為落實尊重及保護動物之生命,制定「動物保護法」,可謂台灣動保運動的重要里程碑,該法自公布實施至今,近廿年...
撰文|羅奕儒 設計|邱泰元、馬紹妤 編輯、攝影|蘇于寬特別感謝|台灣動物新聞網|報導協力驅車前往新北市中和公立動物之家(以下簡稱中和收容所),駛離市區後,還需經過蜿蜒的山路而上,中和收容所的志工笑說...
本文作者: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 劉盈如 編輯|蘇于寬 設計|馬劭妤從今年2月4日開始,全台公立動物收容所宣告進入「零撲殺」時代。乍聽之下很美好,反正很多災難片不也都說——只要不死,活著就有...
前言中和收容所的獸醫師告訴我們:「民眾棄養、拾獲、通報捕捉數量仍然很高,所內過去執行安樂死時犬貓數量維持在200隻左右,目前則數量則上升至270隻左右,雖然還未到最適收容上限,但其實照顧上已經相當吃力。」於去年親自走訪全國每一間收容...
撰文:羅奕儒 | 編輯:蘇于寬 | 設計:邱泰元、馬劭妤 | 攝影:蘇于寬 台灣人愛吃魚,舉世聞名,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統計,2015年平均每人一年吃下了28.5公斤的海鮮,相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平均食用量超越全球平均值的1...
撰文:羅奕儒 | 編輯:蘇于寬 | 設計:邱泰元、馬劭妤 | 攝影:蘇于寬 在台灣,進補和吃雞幾乎可以劃上等號,只要天冷時分,家家戶戶都會熬一鍋雞湯來喝,尤其有孕婦、小孩和長輩的家庭更是。而除了燉湯,雞肉也被廣泛地利用於各種料理中,白...
撰文:羅奕儒 | 編輯:蘇于寬 | 設計:邱泰元、馬劭妤 | 攝影:蘇于寬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在早期農村社會中,家家戶戶幾乎都養豬,但真正要吃到豬肉,卻只有逢年過節才有機會一飽口福。但若是換到現代社會中,恐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