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夥伴們
我們完成了最新版本。從為了回應譚德塞的指控,半日完成刊登紐約時報廣告的集資計畫,再到初稿收到來自各方的回應。
截至台灣時間 4/11 晚上八點,共有 323 位贊助者或網友在專案的討論區中提出想法,同時,團隊也有看到或收到些建議的訊息。我們在認真閱讀、並消化後,整理成以下幾點:
- 基於廣告版位、讀者閱讀等角度建議:減少文字量
- 關心看到廣告的受眾-正在很辛苦狀況下生活在美國的人
- 讓受眾知道台灣防疫做的很棒
- 讓受眾知道台灣現在就能為世界和受眾開始貢獻
- 用衝突的字句達到吸睛的效果
- 用溫和的字句表達台灣的友善
- 不要跟譚德塞打泥巴仗
- 要用力譴責譚德塞和可能在背後操弄的中國
- 在紙本廣告裡放時間軸,呈現 WHO 和台灣的績效差異
而在這些相同或相左的建議裡,我們在討論後,決定以「WHO CAN HELP? TAIWAN.」為開頭,並在「抬高格局、不打泥巴仗」的方針下,與深諳國際關係的專家們一同完成了兩個版本,供大家選擇與進一步的給予建議。
希望大家可以與我們一起見證這個聲音的力量。在選擇版本的同時,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下您的建議,我們會嘗試納入進最終版進入設計階段,趕赴登報截稿時間。
〈 26,980 位台灣人民寫給世界的一封信〉第二版文案選擇問卷點這裡
密碼 taiwancanhelp,截止時間台灣時間 4/12 21:00
以下提供兩個版本的初衷、思考點與論述如下:
版本一、這是一封來自台灣,從同理出發溫暖的公開信。
在紐約跟加州這兩個重災區,較多民主黨支持者,大部分民眾並不關心也不在意川普強烈譴責中國以及WHO的言論。因為疫情,他們現在的情緒是低落的。所以,相對強調表達同理。恐慌的時候需要的是安定的力量,我們希望強調「幫助」的誠心跟實意,然後在其中同時帶到我們的壓力與處境。
我們想要跟災區中的人講什麼?台灣沒有高姿態的基礎、也沒有卑微的道理、沒有罵人的地位、也沒有人可以稱讚,我們希望從同理、感性面去切入。回歸一直以來共有的初衷和祈望,一起向世界正為疫情所苦與在前線奮戰的人們喊出來自台灣的加油。高聲喊話,讓大家知道即使一時孤單,台灣也會在這裡,與你同世界一起向病毒和高牆奮戰。
版本二、展現堅毅,敘述台灣能伸出援手
我們在國際知名的美國報紙上買廣告,是希望美國人及紐時的英文讀者清楚瞭解,面對 WHO 秘書長的攻擊,台灣的立場有多麼不同。如果有人強硬的攻擊台灣,我們就不能軟弱回應,不然就違反了當初群眾與廣告的初衷。我們不是在乞求憐憫;我們是要展現信心與關懷。我們不是在訴求台灣受眾的疼惜,而是要呈現面對挑戰時的堅毅。
這種力量是美國人重視且欣賞的特質,他們喜歡有領導力的人。紐約州州長 Andrew Cuomo 在美國媒體上很受歡迎,在紐時的曝光量也很高,正是因為在這個危機中,他展現了堅定的信心與卓越的領導力,因此也應該要從廣告文案與節奏感中展現這樣的精神。
本文案由住在美國加州、每日閱讀紐約時報的英語母語人士所撰寫。文案符合英文寫作風格的重點,也就是簡潔洗鍊最能打動人心。紐時讀者不見得瞭解台灣的國情與處境,因此文案在語言與文化上都必須適當才能有效傳遞我們的意念。這意味著文句宜避免「以退為進」的弦外之音,以免讓讀者覺得誠意不足。
本次參與企劃、執行、設計、翻譯的團隊以及嘖嘖平台與貝殼集器均為完全義務參與,除去信用卡和 ATM 繳款必然產生的的手續費外,每一分錢都將用在符合贊助者初衷的用途上。
特別感謝提供文稿參考、參與撰稿與修潤,以及提出關鍵看法和建議方針的所有朋友和網友:
-計畫執行團隊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
錯失了回應黃金時期,但一定是要刊登!
#原因:提升台灣形象,反轉台灣弱勢
順便推廣做好事
所以把它當廣告做就對了
就像冰桶挑戰一樣,但是更有意義
#”WHO can help camping”開始
第一階段:開端置入活動
標題加有力的視覺
例如:
#WHO can help? (雙關語WHO能幫忙? 誰能幫忙)Everyone can help!
Taiwan is helping, you? How about do it now.
很嗆但又謙虛的slogan
然後在IG 或FB所有平台上利用影片傳染力
#響應“WHO can help? 計劃”
然後廣告剩下的錢拿來做這個WHO can help計劃的內容
例如買口罩,醫療用物資,酒精等
#已經捐款的人一起協助上傳影片
把已捐實際金額轉換成物資內容
台灣先提起的活動,就會有全球的人一起響應,至於他們要捐什麼就是他們的事了
物資接受單位可能就要找幾個國家的窗口放在影片結尾
活動越成功,會越有廣告正面效應
雖然實際上我們沒有去針對台灣這個去做主打,但資訊發達,誰都知道活動誰發起的
目的是什麼
#重點為這個灰暗時期的世界點一盞光明,比實際上的報復行動更為有意義
人在做,天在看
台灣有做,全世界都在看
推台灣上國際,只是遲早的事
我是專業廣告文案,這個時間點要登廣告的話,拋個磚:
Taiwan will keep helping people WHO in need!
Together, stronger!
from Friends who indeed.
如果類似的方案有共識的話,我會捐助,謝謝大家的眼球。囉唆一句:廣告文案是一份專業,熱血+專業=力量,建議找專業的英文文案來操刀。感謝團隊帶領大家一同學習,經歷這個事件,就這個角度上來說,你們做得很棒了,熱血不會白費!
謝謝執行計畫團隊與贊助人的贊助,個人建議團隊可以與Re-lab X 資訊改造實驗室做聯繫,他們已經有做了以#TaiwanCanHelp為主題的圖像資訊包,也許可以幫助團隊精簡文字。
FB連結: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18826981870812&id=462763610810487
團隊辛苦了! 這邊分享一個去年(2019/9/6)於總統臉書宣傳的影片, 當時的我們或許都在為生活打拼與關心即將到來的大選而沒注意. Taiwan can help 這標語已存在許久, 影片中的圖片及旁白讓我再次感動也聯想到這次事件與台灣人民想表達的心聲. 希望能幫到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3827273759604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eUEE72Ves
FB有各國版本, 希望各位再次轉發給世界上的友人. 謝謝.
想要申請退款
團隊辛苦了
請參考今天早上聽到的訪談內容,蘇宏達教授談國際焦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WmIzVEuFs
裡面有提到影響台灣進WHO的是會員國,不是譚先生,雖然我們還是可以講說他在會議上抨擊台灣是會影響會員國如何看待台灣的,但或許,可以重新思考這次募資最終是想要發聲給誰聽,才會達到訴求目的。
此外,節目中有提到本週經濟學人有一篇文章報導(似乎是)跟台灣有關,懇請團隊先看看外國人如何看待台灣目前的處境。如果譚先生自己被那麼多人討厭都還要聲稱他自己跟川普關係良好,那麼這次募資想說出口的話懇請更要謹慎,以免捲入不必要的角色裡..
團隊發起這次的募資,已經證明了有上萬人的熱血心聲..,至於是否真的有發出廣告,其實是另外一個層次與格局的思考了
不管後續是否改捐款或退款,都不損這個專案與團隊還有贊助人大家這幾天來存在的價值。真的,不管其他不支持這次專案的人講了些甚麼,重要的是這筆錢背後的心與力,是真誠而且具有反思能力的,就連我自己也被打開眼界,學習到很多很多。
能夠見證到這幾天的過程真好。謝謝團隊,謝謝大家。
我也贊成將錢捐出去。的確經由這幾天思考,畢竟此活動辦得倉促,當下捐款的我也只想著有個替台灣發聲的管道,感覺很不錯,便捐款了,但事後想想,po廣告至紐約時報一弄不好,真的很有可能造成反效果,而且即便我們在文中提是由多少為贊助者支持此計畫的,我們的確來自台灣..是不是會對未贊助的民眾及政府帶來一些困擾..與其再紐約時報說出我們的看法及委屈..在這個時間點,援道助人是不是會更好..
支持類似Merlier的看法且覺得捐物資給各國就好;如果還是要刊登還請參考以下影片在07:46所推薦的媒體謝謝https://m.youtube.com/watch?v=pZBm9gjISCI&feature=youtu.be
我是參與backme募集的,我也認同目前已過了最佳回擊時間點,或許可以暫緩此刊登計畫,另作調查決定是否要將募資金額作為善款捐出,雖然現在講好像太晚了,還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
另外我想說,不論網路酸民怎麼講(他們又沒出錢)我都覺得你們很棒,這幾天四面八方的意見以及見獵心喜的冷言閒語都由你們承受,真的辛苦你們了,事情告一段落後請好好休息,謝謝你們的發起,台灣有你們真好:)
大家好,
我是住在紐約當地十多年的台灣藝術家, 在你們”中英文版本公開信及 COVID-19 時間軸 “下面有留過言, 不想在此佔太多版面, 可在那篇下片第二頁, 或點此看到我的文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updates/10768?page=2
在此再度懇求執行團隊及大家不要在紐約時報登廣告, 完全沒有用。買廣告來說話的行為, 再加上尚未成熟的政治性內容, 只會被拿來操作、批評、甚至嘲笑我們的天真。 I second Merlier's point!
紐約這邊疫情嚴重, 不是大家在台灣電腦前看新聞, 集思廣益就可以了解的!(光是紐約州, 至今天已10,056人因病毒死亡, 這一週更是每日平均700人以上)這些數字是一條條生命, 不是金錢!紐約現在跟空城一樣, 太多人突然失業沒錢連房租都繳不出來, 需要政府補助生活費才能生活下去, 現在突然一群台灣人撒錢在一個沒人在意的廣告上, 只會顯得很諷刺。
我們是熱血的聰明人, 要會看狀況行事, 希望大家不要一意孤行, 只是執著”初衷”
, 或覺得答應的事就要做到。現在這種局勢下, 要會看實際狀況和時機行事, 才能將大家的力量傳出去!錢、設計、和心意還有其他很多正面及強大的方式, 來真的幫台灣。
相信你們可以的!加油!
(紐時不是皇冠, 也真的沒人在看廣告, 不要被sales呼嚨了!)
同上列幾位網友所述,最好的時機點已錯過,現在其實也沒幾個國家在care譚德賽說過那些話,後續的發展就真的是歐美中及WHO互相政治上的口水戰,我只能說很佩服及感謝你們團隊能第一時間站出來想為台灣作一些事,個人覺得把款項轉作善款捐出也是不錯的一種選擇,也沒必要再一肩扛起這些責任
You must know Trump and Biden are running for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Handling, mishandling and everything related to the coronavirus can be politicized regardless of your intention. This issue is highly political and geopolitical and its complexity is far beyond which of the Sunflower Movement and your imagination. I understand that Taiwanese people have every reason to be angry and want shout out loudly, but this is simply not the right time. Please, you do not want to mess this up.
#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
#集資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
#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阿滴 | 聶永真 | 沃草 所聯合發起的募資活動
真的讓人覺得滿腔熱血!!台灣人義憤填膺一人一字的加油聲量
我都想點進去平台支持極具意義的活動但因為網站塞爆退出了
活動從這裡開始出錯了沒有精算平台可以乘載的流量超前部署
讓想捐錢的人在第一時間就被擋在門外
在修復平台的時間差透過媒體串流發酵
當熱血褪去冷靜思考後看不到捐助目的
這是一個概念的雛形賣一件國王的新衣
捐助者看不到實際上架商品的內容效益
集體撻伐譚德賽之後能夠改變什麼事實
像是要不到糖吃的孩子在地上滾個兩圈
叫大家看看我吧我是有能力驕傲的台灣
Nobody compares to you.
三天前阿滴被媒體塑造成了具專業膽識又年輕有為的青年才子
三天後他成為路邊阿貓阿狗都能吐口水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小子
短短幾天的時間讓一件極富勇氣與意義的活動從真理變成歪理
引用賴賢勇醫師女兒跟爸爸說的話「有高山就有低谷莫忘初衷」
個人淺見現在真的不適宜在這樣被疫情壟罩的時機去宣告世界
WHO CAN HELP? TAIWAN. 兩個版本選擇題都下同一個標語
似乎在陳述當全球大亂時只有台灣能幫忙的肯定句太過自負
台灣能幫忙出於謙遜而不是傲慢這句標題下得過於桀驁不馴
這樣的時間點愴然代表台灣不是助攻而是自己投自己的籃板
圖一個自爽的驕傲不能改變WHO孤立我們譚得賽抹屎的事實
讓台灣進可攻退可守 最好的報復是美麗 最美的盛開是反擊
台灣能否搶回籃板得分我相信蔡英文的外交專業與國際魅力
Thank you. Together!
#DrTedros你是最佳的助攻員
#致阿滴的一封信
辛苦了阿滴!在截稿的最後幾個小時,有些淺見想要說,這一切沒有不好,只是時機不對。募資的初衷是為了棒打譚得賽,所以必須跟全世界搶時間,幫台灣做最大聲量的反擊。
但是經過輿論的發酵,全台灣都說不要與譚得賽打泥巴仗,專注於陳述台灣經歷的事實就好,這時候已經失去了棒打譚得賽的初衷。所以即使修正了第一版本的信件內容,我們開始賣可憐細數台灣失去了什麼,又是如何在國際上孤立無援,但是我們很堅強沒有放棄希望,所以自立自強自己長大現在能夠幫助全世界。
這樣的論述在這樣的時間點,急著去跟世界宣告台灣好棒、台灣有能力幫忙,是因為我們不畏風雨的驕傲。台灣的能力與獨立不應該建立在世界的痛苦之上。在已經逝去的生命上二次撒鹽不是具同理心的聲明。
能夠感受團隊已經做得很努力了,也願意傾聽大家的意見做最大限度的修正,但是很遺憾因為時間的倉卒所以不夠好,還是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的想法,與其要這樣貿然代表台灣送出給世界的一封信,如果能用另一種方式讓世界看見台灣,善用一千九百萬善款,幫助台灣聚送物資到世界各個角落,會比寫這樣一封信來得更有效益。加油!!
#辛苦了 阿滴英文 #台灣加油
建議開個表單 畢竟現在風向大變 很多人開始覺得此事是不是太衝動倉促了
1.在原定時間刊登
2.延後挑個好機刊登
3.取消刊登 全數捐出去
由大家投票決定 這樣你們就不用背負這麼大的壓力 謝謝你們
看過他人的意見後,覺得3不錯,現在刊登也許會給人一種所有人都有求於我的那種感覺,這對於水深火熱的國家看來可能不是滋味
時空背景已與譚德塞發表談話的時候不同,那時也許是個好時機,但現在時機似乎已經過了,尤其是疫情愈趨嚴重的情況下,更需要好好考慮
我的話也選擇3!
這次的事件其實已經足以認證台灣的民主價值,由台灣某幾位熱血青年的提議,到一夜之間募資了近2千萬台幣。
從原本生氣想為台灣出一口氣,到思考後認為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打這場爛仗.我們不需要為了一時的衝動,去冒也許會讓台灣被排斥的風險.
這時候每個國家都陷入困難,死亡人數攀升、不得出門,我們若刊登了此文章,確實會讓人反感,況且我們是此次疫情中,算是最不受影響的國家了。
若我們冷靜思考後,投票,將此筆金額全數捐出,這樣才是真正實際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樣顯得和中國不同,因為中國只會大外宣...........而我們選擇實際幫助人,這不才是台灣人嗎?也是我們民主的價值!
相信所有贊助人都有一致的信念,就是希望讓「台灣更好」,但讓台灣更好絕不是買下幾個新聞版面就能做到,希望大家可以反覆思考,怎麼做才是讓台灣更好,千萬別因為一時的情緒衝動影響了正確的判斷.
非常謝謝此次事件的發起人,你們正是台灣民主的代表人,不管與論如何,你們都證明的台灣的民主價值!
剛剛看了其他人的留言,有人認為他就是為了刊登才贊助此事件,不願意將贊助金額挪為他用,我提出兩個建議:
1.退還不想挪為他用的贊助金額
2.把刊登文改為祈福文,讓台灣為紐約為世界祈幅,不要去討論被打壓、排擠、或台灣可以幫忙、台灣很好等。
也許最簡單的祈福文,是此刻大家最需要的,也正是我們能做的
為全球祈福文這點子很棒!贊成。
我覺得不管是第幾版的文章 在現在這個時候 可能都不適合去發 畢竟大家都在水生火熱之中 我們這樣的行為會被解讀為大外宣而且是噁心的 我的想法是 要不要取消這次的公開信 把所有的金額捐出去 部分捐台灣 部分捐國外 相信這樣子國際媒體也會報導 我們進而得到我們的目的 而且是好的 (不打混水仗也不做大外宣反而是實質的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