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篇文章,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草,兩次於貓羅溪畔的高速公路遭車輛撞擊,最後沒能活下來的石虎,牠的故事傳遞了什麼樣的故事?而河床對於石虎來說,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意義?
記者|羅奕儒 編輯|蘇于寬 設計|黃品瑄
第一次遭撞擊時,被發現倒於高速公路上的石虎(照片來源:高公局)
小草的外觀其實沒有明顯的外傷,但下半身呈現完全癱瘓,獸醫師一度懷疑是脊椎斷裂造成的反應。然而,各項檢查結果都顯示沒有任何異常,X光下的脊椎也是完整的,因此推測可能是高強度撞擊的疼痛壓迫到脊髓神經,才呈現癱瘓、無法站立的狀態。趕緊提供止痛劑、同時安排牠住進動物的加護病房(ICU)長達兩週的時間,牠才逐漸康復、開始能夠移動。
除了小草的醫療外,研究人員也就發生意外的地點進行探勘、分析,試圖找出路殺的原因。
小草遭撞擊的地點是在國道三號上,因此研究人員協同高公局人員到現場勘查,發現該路段旁邊確實是綠地,但就在距離不遠處的高架橋下方就有能連結東西兩側的平台,理論上應能提供石虎通行,但小草卻選擇穿越車輛高速行駛的路面。另外,在橋墩下發現有不少狗的排遺,因此也不排除牠可能遭犬隻追逐才跑上國道。
特生中心石虎研究人員林育秀解說小草路殺時的狀況和後續的救傷、野放過程。
「小草本身是一隻年輕的公石虎,但已經不算亞成體了,救傷時體重就達到4.6公斤。」研究人員林育秀如此說明。由於遭撞擊的路段鄰近貓羅溪,推測小草可能是從河床上到高速公路的。但牠為什麼會出現在貓羅溪畔呢?是原本就住在附近的個體,還是剛好擴張地盤到此?
育秀指出,撞擊地點東側是相對較多開發的市鎮區,已經沒有足夠的森林供石虎生存;西側則是八卦山脈一代,雖然還有部分森林區塊,但過去研究人員在此架設的自動相機並未發現石虎蹤跡;推測較有可能是從南側,沿著貓羅溪的溪床移動。但同時,由於小草的出現,加上之前在芬園路段也曾發生另一件石虎路殺事件,研究人員開始思考八卦山脈是不是可能也有石虎個體出沒,架設自動相機後不久,果真拍到個體,確認了八卦山脈的石虎蹤跡。
除了小草之外,特生中心也在貓羅溪、八卦山脈一帶發現石虎蹤跡。
(照片提供:特生中心)
隨著小草逐漸康復,研究人員也開始著手進行牠的野放安排。由於小草本來就是生活在野外的個體,研究人員只需要確認牠的身體狀況已恢復,並不需要額外進行其他的訓練,甚至要盡可能讓牠越早回去越好。但同時,也需要評估:究竟該在哪裡執行野放?
過去在野外救傷的石虎,多會以發現地點作為野放地點,但由於小草是在高速公路上被發現,並不適合作為野放地點。經過學者與研究人員的討論,認為小草應該是由南投山區沿著貓羅溪擴散出去的石虎,但經過評估,貓羅溪沿岸的河堤、河床其實都稱不上適合的石虎棲地。因此,研究人員在南投山區挑選了一處過去自動相機並未拍攝到石虎、但綜合條件適合石虎生存的森林執行野放,期待牠能在此建立地盤,不要再進入看似危險的貓羅溪沿岸了。
但小草,似乎終究是隻屬於貓羅溪的石虎。
資料來源|特生中心 製圖|窩窩
12月7日,小草配戴上衛星發報器野放後,傳來的第一個點位,便是又跑回貓羅溪沿岸。接著,陸續收到的資料,也看見牠沿著河床兩岸往返的軌跡,至此,研究人員幾乎確認小草是隻高度利用河床地區的個體。「可以看出牠不是單向性地亂跑,而是頻繁往返河岸兩側,在這邊覓食、躲藏,而且相當熟悉這個區域。」藉由發報器傳回的點位,育秀如此說明。
12月底,發報器傳來最後一個點位後就此消失,判斷是發報器沒電了,研究人員也失去追蹤小草的方式。2018年1月9號,卻收到高公局通報發現配戴有發報器的石虎遭路殺,經由確認確實是小草,這次,牠沒能再幸運地活下來了。
再度被發現在高速公路上遭撞擊的小草,這次沒有幸運活下來了。
(照片提供:高公局)
特生中心過去在南投地區進行石虎族群的調查,就曾經追蹤記錄到主要生活於河床周遭的個體,研究人員稱牠「小嫻」。
小嫻的活動範圍,其實就位於特生中心附近,最初,是石虎照養員從自動相機的影像發現發現圈養個體居然和野外個體互動,順利誘捕後,替牠戴上發報器,希望能觀察到牠的活動狀況,而這一追蹤,居然有了令人驚訝的發現。
育秀指出,小嫻是一隻不算年輕的母石虎,不同於年輕公個體需要到處移動擴展地盤,小嫻的活動範圍算是蠻固定,而牠主要活動的地區,則是說明了石虎究竟生活在距離人類多近的地方,同時也證實石虎對於河床地區地利用。「農地、聚落、河床都是牠主要活動的區域,河床的面積甚至佔了大概一半。」
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於貓羅溪北段架設的自動相機拍攝到石虎的蹤跡
(照片提供:劉威廷)
2017年初,由於國道3號南投服務區附近發生石虎路殺事件,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就在國道高速公路局的委託下,開始針對高公局南投工務段的轄區進行石虎族群調查,希望了解石虎路殺風險及如何改善。
然而,最初並沒有將小草第一次發生路殺的路段(國道3號草屯路段)視為高風險路段,主要是由於此路段的國道行經草屯市鎮,建物、聚落的密度相當高,距離淺山的適合棲地有好幾公里,雖然西側鄰近的貓羅溪畔有一些綠地,對岸的八卦臺地也有次生林,但是一來貓羅溪的棲地面積小,過去也缺少石虎利用河床環境的資料,另外八卦山以往並未發現過石虎,因此研究團隊並不認為這個路段需要特別關注——直到發生小草路殺事件。
「小草野放以後,牠又一路從數公里外跑回貓羅溪後沿溪邊往北移動了幾公里再次發生路殺;另外包括八卦山腳下的台十四線上也撞死了一隻石虎,而從高公局清潔人員提供的照片中我們也確認了2016年這個路段還有過另一筆石虎路殺紀錄,雖然我們還不確定原因,但是這短短一段的貓羅溪畔在一年半間已經發生了4次石虎路殺事件,顯然這裡就是個石虎路殺的高風險路段。」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協理劉威廷如此說明。
小草路殺事件後,除了特生中心在南段貓羅溪的追蹤外,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也在北段貓羅溪放了五部自動相機,其中兩部相機很快就拍到石虎的紀錄,並且持續都有記錄到石虎、白鼻心、鼬獾等動物,顯示溪流草生地的環境確實是生物活動很重要的地點,再加上特生中心調查確認了八卦山脈有石虎族群分布,更讓大家相信貓羅溪的河岸高灘地除了提供棲地外,還很可能是連接彰化八卦山和南投中寮地區石虎族群的重要廊道。
陳美汀博士長期於苗栗、臺中進行石虎研究,並分析環境開發對石虎族群的影響。
另一方面,石虎研究人員陳美汀博士也在進行野外調查的過程中,在苗栗、臺中地區發現到石虎利用河川的痕跡。
「其實我們對石虎的資料真的是不斷在增加,早期的研究自動相機都架設在山上,真的沒想到河床對於石虎這麼重要。」直到追蹤野放個體的過程中,發現牠們會找河床作為領域,甚至在河床地區繁殖、養育小石虎,陳美汀才開始意識到河床的重要性,並陸續在大安溪等河床地區架設自動相機,也真的拍到不少隻石虎的蹤跡,甚至有母石虎帶著小石虎。
「河床的功能可能不僅是我們過去認為的廊道,還是棲地,而且是提供足夠獵物、很重要的棲地。」陳美汀博士如此推斷。
既然河床地區對於石虎來說如此重要,為何在過去會被忽視呢?
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協理劉威廷
劉威廷解釋,過去在石虎的野外調查時,其實不太會把自動相機架設在河床地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河床環境不太適合利用自動相機進行調查,因為自動相機原理是感應溫度變化而啟動拍攝,開闊空曠的河岸草生地環境很容易因為太陽直接曝曬或植物晃動等因素觸發自動相機,結果就是拍攝了很多沒有目標物種的內容,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上已經有些相機可以克服這樣的環境,另外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也可以藉由架設地點和拍攝範圍的選擇安排來盡量減少誤觸的情形。
此外,平地和低海拔的河川環境,有很高比例都已經被各類開發行為干擾或破壞,通常缺乏研究人員有興趣研究的物種以此為重要棲地,因此周邊的調查資料相當少。另外,開闊河床地區架設的相機面臨失竊、工程破壞或遭水流沖走的機會相對較高,也造成大家過去比較忽略河床地區。
圖像設計|窩窩
但隨著資料越來越多,研究人員也開始觀察、歸納出石虎對於河床地區可能地利用方式。威廷說明,相較其他地區,河床的食物多樣性和豐富度可能是很高的,這樣的環境就可能吸引石虎覓食。特別是在繁殖期,石虎在育幼的階段食物需要量比較高,牠就有可能因此依賴這樣的環境,甚至就棲息於此。此外,隨著淺山或平地逐漸開發,森林逐漸被分割成一小個區塊,這樣的狀況下溪流則可能扮演廊道角色,石虎可以沿著溪流做長距離的移動,同時與其他地區的族群交流。
了解河川對於石虎的重要性後,進一步還看看,河川整治、開發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石虎研究人員如此憂心忡忡?請看《小草之死——水環境開發下的落難石虎(下)》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