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滋!
「好痛,我好痛....孩子們呢??」蟹媽媽全身像被撕裂著。「是從沒見過的怪物,他是來吃我的嗎?好快,什麼時候撞上來的...」,剛剛走在這段平坦得不自然的路上,蟹媽媽就有些不安了。「過了路又一堵巨牆,我已經沿著牆走了好久卻怎麼都走不出這區,可是往海邊是從這沒錯呀...」蟹媽媽又聞到海的味道了。「我要把孩子們送到海上」,這句話已經在媽媽的腦中複誦多日了,「我動不了,那是我的腳嗎,怎麼在那,好遠....」「孩子們,我的孩子們要到海裡....好痛...」
「啊...那是另一位媽媽,也往這邊走來了...她知道這裏有怪物的事情嗎......啊!!!!!」
啪滋!
落日餘暉之際,身懷六甲的蟹媽媽,翻山越嶺只為回到海邊釋放他懷中的上千個寶寶們,卻紛紛命喪輪下。隨著二十世紀交通工具的普及,道路工程的改良與路況的改善,使車子能「越開越快」,車輛意外撞擊野生動物的事件數量也急遽升高,「路殺」儼然成為一個動物的「新型死因」。 一件路殺的死亡案,背後所傳達出的整個生態困境可能超乎你的想像。一條路劃開了生態系,土地水源不再流通,噪音與人為活動驅離並壓縮了動物的生存範圍,覓食不易甚至交配受阻,演變成難解的物種危機。即便動物冒著危險踏上使他困惑的水泥地表,迎面而來的是速度驚人的鋼鐵巨獸……。
台灣每年約有兩千人死於交通事故,那每年遭輾成肉乾的動物有多少呢——40萬隻起跳!人類也開始試圖抑制高漲的死亡數字,從告示牌、防護網到動物通道,各式新建於道路旁的補救設施,在地社區也透過關注高路殺物種的推廣行動,進行由下而上的改革運動。
親眼見著路殺的現場,不免是個令人想迴避的經驗,但除了別過頭去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呢?「打電話找消防隊員?」「想辦法幫他療傷?」「死了就算了讓他自己分解吧?」,窩窩特別整理了遇見路殺動物的行動準則,找出輔助工具與安置妙招,對路殺屍體進行拍照上傳也能成為公民科學家,一個隨手通報的動作卻能成就台灣生態資料庫的重要數據!
本期窩窩推出「動物路殺專題」,希望一件動物路殺屍體能說出的故事並不只悲傷不忍,而是辨識出這是生態對人類發出的求救訊號,讓我們藉由對路殺現象的重新理解,改寫出一個友善環境的溫柔故事。
破碎的不只是身體,還有賴以維生的家;減少肉乾,人人有責。
路殺(Roadkill),指動物遭受車禍而死亡的現象,台灣每年約有近2000人死於交通事故,然而命喪輪下的野生動物則至少40萬至400萬隻,往往在被碾為肉乾的下一刻,便遭世人淡忘。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路殺?都在哪些路段發生?又是哪些物種這麼衰?能有哪些補救方法呢?
眼前就有動物躺在路中間,掩面驚呼!視而不見?還是起身救援?取決你我的一念之間,一個生命可能將因你而延續,哪怕已成肉乾也能因你的行動而發揮價值,如果要救該怎麼救?需要哪些工具?送去哪些單位?已成肉乾怎麼處理?都將在本篇行動指導完整揭露。
拒絕開路、不要經濟發展,在人類活動的脈絡之中像是天方夜譚,在掠奪動物棲地之後,我們回頭圍阻動物接近人造的馬路,但若剝去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外皮,究竟我們輕易鋪下的一條水泥路面,將迫使環境付出的多少代價?本篇將討論道路與生態這場看似零合的賽局。【即將發表】
開路與否,看似難以撼動,那對於一般民眾,除了沈默,還有什麼能做的?而身處地區之外的人,又該如何去理解當地居民在保育和經濟之間的拉扯,進一步如何相互理解溝通,推動在地的保育行動?當保育的行動由下而上開始發酵,力量雖弱、行動雖緩,卻終不會太遲。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