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於一個單純的動機,想要一把好用的鍋鏟#
一般鍋鏟的使用上,
向來是前後正向來回著炒。
但現在,我們覺得橫著炒會更順手!
![]()
![]() 因為適合低爐台的傳統炒鍋,現在偏偏都給你設計在高爐台上(註)。 原本陡峭的鍋面,變成更難以下鏟。使用起來既不就手,也易造成肩膀不適。
老媽天天下廚,50年過去,她的肩真的累了!
將心比心,今天我們執意要發明一把真正能善待"煮婦"的新鍋鏟。
讓妳有把好鏟子,順手一輩子!
(註)現代西式系統廚具高度偏高,並未考慮國人翻炒的習慣。
Turnula - 世界第一把雙向鍋鏟#
![]()
對此,我們認為改用靈活的手肘,有如音樂指揮家擺盪的動作來操作鍋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因此大膽提出橫著炒的概念,設計出Turnula。 保留傳統鍋鏟的操作方式,再搭配"指揮棒"擺盪的雙向設計;Turnula成為世界第一款雙向鍋鏟。
因為多向,所以操作手法多樣,讓翻炒變靈活更饒富樂趣!找個舒適的角度下鏟,就能輕鬆搞定大大小小的鍋子!
▌Turnula 怎麼玩?#
■ Turnula獨有的輕鬆炒法 - 橫著炒 ■ 蓬鬆的青菜也難不倒Turnula,片尾的盛菜也是Turnula的特色,俐落也簡單!
■ 用Turnula煎魚、翻面會更容易
▌專利設計,橫著炒更順手
#
![]()
不同於市售鍋鏟,Turnula獨特的L型工作面,不僅包含前後、左右兩個方向,也能讓使用者斜著炒。
前後來回的炒法,鏟入的力量較強,適合大份量。
左右橫向鏟入的操作角度較低,即使爐面高,也能輕鬆施作。鏟入的力量雖較小,但以一般份量的食材來說,也是夠的。
斜炒則取得平衡,最大的妙用是,可輕易鏟起平底炒鍋角落邊的食材。
▌圓潤的外型與斜面處理,讓下鏟更容易#
![]()
圓潤的鏟面設計,讓Turnula能以各種可能的角度貼著鍋面自在遊走, 。
Turnula並堅持在厚度1.2mm的鏟面增加斜面的處理,讓最薄的接觸面厚度僅0.8mm,
這在翻炒薄型片狀食材上,可以減少鏟起的難度。
尤其是處理魚類等皮薄食材上, 更有自信。
▌偏心設計、自然握持即形成的工作角度#
![]()
Turnula 在設計時即定義以容易下鏟為優先,為了讓鏟面隨時維持在最好的工作狀態,
運用重心偏移的設計,在自然握持時,鏟面即會稍微倒斜,形成自然貼著鍋面的工作角度。 無論採哪個方向下鏟,皆能輕鬆應付。
▌可擱置設計與中空隔熱把手#
![]()
國人炒菜常有將鍋鏟擱置在鍋內的習慣。Turnula 也保留可以擱鏟的設計, 並藉由"中空把手"的設計來隔熱, 讓使用者有充裕的時間(註一)來處理配、醬料。
註一: 可擱置的時間長短依鍋內溫度、火力的大小、炒鍋的導熱速度而有差異。 雖能隔熱一段時間,卻不建議長時間擱置鍋內,尤忌一同烹煮,以免熱均衡後,把手前端吸熱仍有可能燙手。 我們會建議養成從握柄後端取鏟的習慣,確定溫度後才調整把手握姿。
▌流線型、人體工學加長握柄
#
依人體工學變化的類三角梭型管身,可以幫助使用者穩固手持的位置,不易滾動、滑手。
加長的柄身,可依需要,握持在握柄的前中後端。
握在柄身的前端 - 操作靈巧,較容易掌握細緻的動作、使用不費力,也適合長者使用。
握在柄身的後段 - 擺動的幅度大,方便遠離高溫的鐵鍋,尤其運用橫炒方式在小尺寸的深鍋。
▌鏡面拋光、彈性設計,炒菜也有好手感#
高鏡面的拋光,不完全是為了外觀,很重要的一點是,光滑的鏟面能減緩在鍋裏的摩擦力,沽溜、炒起菜來才會順手。(註二)
我們也設計讓金屬鍋鏟也能保有些微的彈性,這在翻炒或是輕壓加熱食材的時候,都能得到適度的緩衝,提升手感的舒適性。
註二:鍋面的細緻度也會影響炒菜的手感。
▌不挑底,適用多款的金屬炒鍋#
無論是生、熟鐵鍋、不鏽鋼鍋,平或弧底鍋,一般28cm~40cm口徑的炒鍋,都適用。(註三)
尤其使用小口徑的炒鍋時,越能體會Turnula“橫著炒”的妙處。
註三:本產品為不鏽鋼鏟,不適用在有塗層的鍋具,如各式不沾鍋、琺瑯、搪瓷鍋等。
▌單一材料,環保最好的選擇#
材質單一,全身皆為304不鏽鋼製造,
使用年限長,回收簡單好處理,不增加環境負擔。![]()
▌得力的助手 - 專治下列廚房雜症#
■ 感覺鍋子愈小會愈難炒,鏟子也變得難用 ■ 要吊著手炒 ■ 炒菜時肩部容易不適
商品名稱: Turnula 人體工學雙向鍋鏟
人體工學版本:右手專用
材質:304高級不鏽鋼
表面處理:高鏡面拋光
重量:180±10克(註四)
尺寸:37.5±0.5cm(長)x8.7±0.2cm(寬)x4±0.3cm(高)(註四)
註四:Turnula為初研發之商品,本團隊得保留變更細部規格之權利,恕不另行通知,請見諒。
特別感謝#
曾經協助或給予團隊建議的朋友,無論是來自我們週遭或是透過問卷得到的意見,我們都聽進去了。因為你們得以讓產品更好!我們由衷的感謝! [ 圖為今年五月抽空參與樣品試用的天母國中媽媽們 ]
關於Turnula團隊#
團隊成型於2016年1月,著眼於今日家用廚房系統不利於中式料理的使用環境,而幾十年來不見有何改善,遂決定依自身設計經驗,提出Turnula”橫炒“的概念,期能透過不同想法的料理工具,幫助有困擾的煮婦們。
設計者 Aciao - 台北 資深留義設計師,早期於日商設計公司工作,之後曾參與舊金山與慕尼黑的設計培訓。工作多年,覺得能開發出Turnula別具意義。
資深顧問 Hermes - 香港 專精於餐廚、鍋具的開發與生產製程,長期協助德、法、義、瑞士、荷蘭等歐洲頂級原廠的設計在中國生產。扮演原廠與代工廠之間的橋樑,指導生產工藝與品質的監管。 已核准之各國專利 台灣發明專利:I612929 台灣新型專利:M539896 台灣設計專利:D186325 日本設計專利:1600072 中國新型專利:ZL201621458087.8 中國設計專利:ZL201730348700.4 中國設計專利:ZL201730348717.X 美國設計專利:
Turnula 為 byondy Inc. 註冊之商標 I Copyright © 2018 byondy Inc. 版權所有。
風險與挑戰
專案可能遇到各種不可控因素,若遇突發狀況,將通知贊助者最新狀況。當您贊助此計畫即同意承擔此風險,並接受可能延遲出貨之變因。
對計畫還有其他疑問嗎?請見 常見問答。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