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機構中的「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輔導會)為中華民國專門處理退伍軍人,從中找尋老兵,並針對參與過抗日戰爭的老兵為主,國共為輔來訪談,在這之前需要公文,而公文的部分則需要聯絡文化部門來申請、執行。
我認爲現今口述歷史的紀錄影片甚多,真正會吸引人去觀賞的何嘗不是對歷史有興趣抑或是某些主題下製造的話題被注目,而除了透過口說以外,不外乎也會搭配歷史影像、照片等重現當年記憶,而我們除了上述的這些媒介外,所要做的是將當年的東西真實重現(Remake)製造出來,讓觀眾看到最真實的樣子,搭配老兵口述歷史以及製作過程,用不一樣的方式去觀賞這些珍貴歷史。
本片的國軍一詞為國民革命軍,而非現今的中華民國國軍,現今的國軍在1947年12月25日(軍隊國家化)行憲開始,國民政府過渡為中華民國政府,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並由三軍統帥(總統)領導著。
當年的國民革命軍也稱之為國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除了是中國國民黨轄下的軍隊之外,也是中國在北伐戰爭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部隊,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成立於1925年7月,由國民政府將所屬軍隊改編而來。
本身導演我並非眷村長大或是有相關背景的家人,但在這部片當中我們主要會講述到關於抗戰時期老兵,起初因為眷村的關係讓我認識到這些老兵,聽到他們的故事使我了解到在那個時候他們是如何保衛國家一同團結抵抗外來勢力,是如何刻苦耐勞的堅持到底、勇往直前。反觀現今社會無人提及沒沒無聞,時常淪為政治操作的鐵票倉。
雖然時代背景下,他們也都經歷過國共內戰,但我覺得相較於國共內戰,我更想讓大家了解的是抗日時期的這些故事,不管在什麼時期,他們都是我們的英雄,值得我們去尊重,因此我選擇抗日時期的老兵來重現及回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緊接者中華民國政府面臨了第二次國共戰爭,因禍遷徙來臺的這些人,我們稱為外省人。而島上除了原先的原住民以及不同族群。隨著時間的演進,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采,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強調我們對於各種不同的文內涵,都應給予肯定、尊重,甚至能相互欣賞和學習,才能把臺灣建設成一個文明高尚的社會。
本片《國造計畫》主軸以紀錄抗戰時期老兵的口述歷史、回憶為輔,結合上述部分並還原在大陸時期所使用的服裝配件、保存珍貴記憶為主,希望更多人能更瞭解關於過去國民政府的歷史。
而近年以來抗戰時期所留存下的老兵人口數目急劇下降,在今年2020年3月30日,郝伯村逝世,無疑的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快要消逝的抗戰一代。我們所做的一切刻不容緩,需放下以往的見解共同守護屬於中華民國的珍貴歷史。
「國造」顧名思義是由這個國家製造,就現在來看類似於「Made in Taiwan」這是我們想達到的品牌目標,提升質感完整如實呈現,而此片將會呈現我們是如何還原抗戰老兵制服的製作過程。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