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陣子打開各國媒體,你會發現— 大阪世博的消息幾乎無所不在。
這是一場 2,800 萬人參與、全球媒體聚焦的超級盛會。各國代表館、企業館、城市展演,都在拚命宣傳自己的主題、活動、國家形象,每個國家都把這當成一次「站上國際的舞台」的關鍵機會。
「臺灣」也沒有缺席,靠自己的力量,以「We TAIWAN」的名義站上了世界舞台。
文化部集結了 38 位臺日藝術家、舉辦超過 129 場活動,希望在這段有限的時間裡,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文化能量與創造力。
一切原本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表演內容一場比一場精彩,每個人都在為「We TAIWAN」這個舞台付出,所有節目表排好了,演出者準備好了,舞台也即將搭好。 而前些日子,巧遇老友方序中,寒暄之際,得知他最近參與 We TAIWAN 臺灣文化 in 大阪.關西世博的設計。
他有些無奈地告訴我,做為這次活動的主視覺設計師,看著這麼多精彩的內容與活動要被世界看見本該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但因為文化部原本規劃的宣傳預算已被完全刪除,所以原本規劃的許多創意和宣傳計劃,都無法被執行。
也就是說,整個 8/2-8/20 的展期裡,除了網站之外,將不會有任何宣傳。表演藝術團體精心準備的文化展演,要在這樣的狀態下安安靜靜的發生。真是令人心悶的一件事。
在一個餐會上,眾人聊起此事依然沒有進展,一切都還停在原地。一陣沈默之後,同桌友人提議:「 不然我們發起群眾募資!」
對!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些人不希望臺灣被世界看見,用盡各種方式掐住我們,不讓我們發聲,我們也許無法消滅這些惡意的存在,但是我們不想袖手旁觀,希望臺灣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舞台能夠驕傲的被展現出來。
那一刻,我心裡很清楚:這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我們大家的問題。 不能等了,我們要自己做點什麼!
我是楊大正,滅火器的主唱。
以前我們樂團去國外巡演,人生地不熟,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也沒人知道你要做什麼, 但得先讓當地人、讓外國人對你有印象,才有可能走進來聽你唱歌、聽你講話。
每次出國,都要花很多力氣宣傳,先打開一個門, 觀眾才會願意來,才會願意聽。不是你內容好就會有人來——要讓人「知道你在這裡」,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場戰役。
所以當我聽到 We TAIWAN 這系列展演完全沒有宣傳預算的時候, 我心裡只想說:「需要做點事來幫忙。」
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真的沒有預算去協助這些好的表演被更多人知道。
那就靠我們自己,靠大家來一起撐起這個舞台! 這次,是人民幫臺灣打國民外交。
同時也找了我的好友,是我最敬重、最愛臺灣的創作者之一——吳念真導演。
他聽完沒有多說一句話,只有一句:「好,我一起來做。」
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也成為這場行動的響應人, 因為他知道,如果我們不站出來,這些努力就可能真的被世界忽略。我們兩個人決定發起這場國民集資行動, 懇求大家,一起撐出一點空間、一點聲音,讓世界看到臺灣。
世界博覽會,是全球國家一同登場的盛典。每一個參展方都會用最精彩的方式,告訴世界:我們是誰,我們在做什麼。但對臺灣來說,我們沒有辦法以「國家」的名義參加世博,甚至連「臺灣」這個名字,都無法自由地說出口。
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更渴望找一個可以大聲說出臺灣的地方,能夠堂堂正正地站上舞台,讓世界看見、聽見、記住臺灣。
「We TAIWAN 」就是在這樣的初心下誕生的。 從文化出發,因為文化是一種不用申請、不必翻譯的語言,是最能直接回答「臺灣是誰」的方式。我們用展演、藝術、設計、表演,讓臺灣人的樣貌,出現在大阪,也出現在世界旅人的目光裡。
這次會參與 We TAIWAN 的演出團隊,都是臺灣各領域中極具代表性的創作者:
像是以默劇演繹臺灣童話虎姑婆默劇的《野孩子肢體劇場》、融合街頭能量與傳統藝陣的《拚場藝術撞擊》、操偶與影像共演的《新勝景掌中劇團》、將說唱與音樂劇結合的《狠劇場》……等等。
這些團隊不只在臺灣演出,更曾受邀至法國、日本、新加坡、英國等地參展, 代表著臺灣新一代文化創作者最有力的風格與樣貌。
從 8/2 到 8/20,一系列精彩的展演,從各個面向演繹只屬於臺灣的文化底蘊。讓臺灣不再只是一個名詞,而是一段段令外國人也感動的美麗故事!
第一招
我們要把 We TAIWAN 吉祥物 a-We,變成一顆漂浮在大阪街頭的超大型氣球出現在中之島公園之中 每天早上升起,傍晚落下連續 18 天,不管是日本人還是國際觀光客,一抬頭就會看到臺灣。
a-We 不只是造型裝置,而是:
- 最好拍照、最好被問「這是什麼?」的存在
- 臺灣文化在國際都市裡的高空記號
- 一個開啟話題絕佳的媒介
第二招
我們要在京阪電車的廣告板與拉環吊牌上,放上來自臺灣的展演資訊與文化視覺, 把臺灣文化的形象,植入日本人的日常通勤風景裡。
這條電車每天有超過 60 萬人次搭乘,經過中之島、公會堂、天滿橋等文化主場域, 是當地人上下班的路線,也是觀光客探訪城市的重要動線。
我們想讓每一位搭上電車的人,無論是在抬頭抓拉環的瞬間,還是無聊看著車廂廣告的空檔, 都能不經意地「遇見臺灣」。
這段時間每天靜靜地出現在你眼前, 久而久之,臺灣就不再是陌生的地名,而是一種日常、親切、充滿創意的文化記憶。
臺灣不只是活動現場的參與者, 更是這座城市的人來人往的文化記憶之一。
我們知道,臺灣一直以來都不缺內容、不缺創意、不缺努力。
但這次,我們缺的是讓世界「看見」的那道門, 一張廣告、一顆氣球、一列電車,都是那道門的開口。
文化外交不是高高在上的國家工程, 而是一場你我都可以參與集體行動。這場展演已經準備好了最強的表演、最美的故事,
現在,只差一點點力量,讓這些努力不被世界錯過。
這一次,我們不是為了自己站上舞台, 而是為了讓臺灣這兩個字,出現在別人的視線裡、記憶中、口中。
所以我們站出來,邀請你一起: 讓氣球升空、讓文化上車、向世界說出臺灣。
懇請你一起加入這場國民外交行動。 現在,就是我們一起撐出臺灣的時候。
我們也曾想過是不是該去找企業贊助,或者等政府追加預算。對許多企業來說這不是一筆大錢,我們也相信很多品牌願意支持。
但「這件事,應該讓更多人參與,而不是只寄託給某一個單位」
We TAIWAN 不只是一場展演,它代表的是臺灣人「集體登場」的機會。
我們曾經用「Taiwan Can Help」在疫情時讓世界看見臺灣,曾在國際體育場上高喊「Team Taiwan」凝聚聲音。這些,不是靠體制,而是靠你我。
這一次,我們也希望…… 讓這場文化行動,不只是臺灣的代表作,還是臺灣人的集體聲音。
我們選擇群眾集資,因為我們相信, 讓更多人「知道」與「參與」,才是這件事最大的價值。
這次的回饋商品,以知名設計師 方序中 團隊所設計的 a-We 為主軸,授權延伸打造的專屬回饋品, 不只是實用,更是充滿紀念價值的文化行動印記。
除了實體周邊,我們也會讓每一位參與者,都在展演現場留下痕跡: 你的名字,將被列在大阪 We TAIWAN 現場的實體感謝牆上, 也會同步登上官方網站的「感謝名單」, 成為這場國民外交行動的重要見證人。
![]()
風險與挑戰
【We TAIWAN】在團隊努力下,預計 2025 年 8 月份可以開始出貨給臺灣首波支持者們,後續產品進度將會持續更新於嘖嘖頁面與粉絲專頁。
計畫有眾多變數,即使團隊非常努力於上述時程出貨,仍可能有非預期事件(如:生產意外、清關延誤、物流延遲等)導致出貨延後。當您支持此計畫即同意承擔此風險,並也接受各種可能延遲出貨之變因。
若無法接受可能(不一定會發生)延遲出貨,請在登入嘖嘖帳號後,點選右上角選單中的『贊助記錄』,找到『修改/查看記錄』,並在此處贊助細節頁面的「取消贊助並退款」按鈕來取消贊助或退款,嘖嘖會透過您贊助時的原付款方式退還您所支持的金額(不包含虛擬帳號轉帳交易手續費)。
電子發票於訂單寄出後開立並於七天內通知,系統將寄送至嘖嘖註冊 Email 信箱。贊助者於贊助當下即收到一封確認 Email ,其中含購買明細、贊助編號、日期、商品、金額等資訊。
專案可能遇到各種不可控因素,若遇突發狀況,將通知贊助者最新狀況。當您贊助此計畫即同意承擔此風險,並接受可能延遲出貨之變因。
退換貨規則
- 請於收到回饋品七天內聯絡我們,以便我們能及時為您進行處理。
- 請於信件內容註明贊助者姓名、贊助編號、聯絡電話、換貨原因(請將回饋品瑕疵處拍攝清楚的照片 Email 給我們,謝謝您!)。
- 收到您的來信後我們將與您聯繫,若經判定為瑕疵品,將立即為您換貨。
客服聯絡方式
營業人登記資訊
營業人名稱:碧歐司文化創意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53096335
對計畫還有其他疑問嗎?請見 常見問答。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