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初始目標已經達標,我們希望能擴大紅樹林固碳護岸的功效,也援助更多的吐瓦魯婦女,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非常感謝!#
【 搶救吐瓦魯紅樹林種植計畫】
#
你捐10美元種水筆仔,我讓愛加倍#
搶救吐瓦魯 - 紅樹林海堤護岸群募計畫 ![]()
![]()
吐瓦魯因為先天地勢低平,海平面升高導致迫切的滅國危機。
她是全世界中最貧困的低度開發國家,
一直未曾享受太多現代文明的便利,
「零排碳;卻要面對零生存」的命運。 ![]()
一旦吐瓦魯被淹沒,
台灣台北盆地、西南沿海,
以及全球70% 臨海低地地區,也將會面臨相同處境。 ![]()
請想一想,這些年來,我們用了多少塑膠品,排放了多少碳?
我們現在能幫忙的,就是用紅樹林蓋起一道海堤,
減緩國土被淹沒流失的速度,
十美元可以為他們種下一棵紅樹林。 ![]()
極端天氣導致漁獲減少,衝擊吐國經濟, 據調查九成的吐瓦魯婦女受氣候衝擊減少收入, 無能力負擔衛生棉費用, 甚至被迫以衛生紙、海綿或舊抹布替代。 「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在吐國成為普遍現象。 我們也將免費提供衛生棉給女性民眾,
![]()
如果這計畫如能集資成功,讓吐瓦魯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
體貼吐國女性的月經貧窮,後面呈現的是台灣貼心的國民外交,
體恤女性的感同身受情懷,將大大贏得國際的認同,
我們誠懇的呼籲台灣女性民眾伸出援手。
當ESG這兩年成為全球企業的主流顯學,
我們也歡迎台灣的企業透過援助吐瓦魯 這個氣候變遷受難指標國
來彰顯企業綠色永續的國際格局跟形象 ![]()
不論實質支持或是分享這支影片
對支持氣候最前線的我們都有很大的幫助
謝謝您幫助吐瓦魯 ! 謝謝您共同守護地球!
https://arttuvalu.org/ ================
★★溫馨提醒★★
#
如您考量環境永續,不需回饋商品, 可選擇300元選項,再加購贊助金額,
#
我們會依加購金額為您種下等價的水筆仔。#
================
█ 小島國海岸種植紅樹林護岸 過往成功經驗說明 #
近年許多小島國興起種植紅樹林,以減緩海岸遭海平面升高威脅侵蝕。這計畫將吐瓦魯原生紅海欖 (Rhizophora stylosa)幼苗 移植復育到該國受海浪衝擊大的離島區域,鞏固海岸線減緩流失。 ![]()
在吐瓦魯海岸種植紅樹林已有十餘年經驗,聯合國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甚至將吐瓦魯海岸種植紅樹林的照片當成2014年專題年度報告的封面來介紹。 ![]()
※【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一個附屬於聯合國之下的跨政府組織,在1988年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
![]()
█ 紅樹林原生種 種在吐國有三意義:#
- 減緩海岸海沙流失 - 降低土壤鹽化 - 碳儲存
#
紅樹林的碳儲存能力是所有藍碳中最高的,每公頃可儲存達到1,023公噸,超過全球主要森林的單位碳儲存量。
※ 栽種的是吐國原生種 紅海欖(Rhizophora stylosa)幼苗
#
![]()
![]()
![]()
█ 吐瓦魯 國會議長 ( 感謝信函)#
![]() 我藉由這封信表達對台灣藝術家黃瑞芳的感謝,他同時也在我們吐瓦魯政府裡擔任「氣候緊急顧問」一職。他正發起了種植紅樹林的群眾募資來資助我們的島嶼。
我感謝黃瑞芳自2010年以來長期對吐瓦魯國的貢獻。我希望這個群募計畫能成功,也感謝所有的贊助支持者。
吐瓦魯國 國會議長 Sam
TEO
===================
█ 吐瓦魯 衛生福利暨性別部長 ( 感謝信函)#
![isai2-1]()
我感激台灣藝術家黃瑞芳先生發起了種植紅樹林的群眾募資來資助我們的島嶼。
我希望這個群募計畫能成功,並且也感謝所有的贊助支持者。
吐瓦魯國 衛生福利暨性別部長
Isaia Taape
========================#
█ 藝術家團隊於2016年已成功種植7,000顆紅樹林
#
與吐瓦魯當地團隊具有成功種植復育紅樹林豐富經驗
#
![]()
█ 回饋商品
■ 【企鵝夜宴圖 青花版】雪紡混紡絲巾方巾
尺寸:70x70cm
材質:TC 雪紡混紡 (20% 棉 + 80% 聚酯纖維)
尺寸:約70x70cm (因昇華熱轉經緯紗織縮率不同)
由30丹雪紡紗製成。
布料、印刷、針車全程台灣生產製做。
![]()
■【企鵝夜宴圖 青花版】 T恤
使用亞規通用版T恤,該材質選用優質美國棉,為100%純棉材質。
使用美國在地栽種美國棉,經各國環保協會認證,生產過程與布料對環境與人體完全健康,每件都經過最嚴格的預水洗處理。 尺寸: S, M, L, XL 四款選擇 顏色: 黑色 及白色
![]()
![]()
![]() 【企鵝夜宴圖 -- 融化前的最後享樂】以中國五代顧閎中(902-970)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為本,以韓熙載因身處亂世卻又無力救國,只得假借縱情聲色、荒唐度日來避去皇帝李後主邀官以求自保的故事,轉化為企鵝面臨物種滅絕的無奈而沉湎酒肉、樂舞笙歌,做滅絕前的最後享樂。透過幽默逗趣的形式,隱喻背後嚴肅的物種滅絕議題。 ※此作品為藝術家黃瑞芳創作,曾多次展出於威尼斯雙年展、台北當代藝術館等國內外美術館。
https://arttuvalu.org/past-works/
![]()
![]()
■ 水筆仔群眾募資意義
#
水筆仔不僅將鞏固海岸,
此計畫更將因台灣公民的參與,
成就全球第一個 藝術島國來抵禦氣候變遷的「社會雕塑」,
其影響面 更會因此 擴及全球社會,
不僅您的捐款贊助 ,
您也將成為互動參與計畫的一部份。 ![]()
也希望您 除了捐款,
更將此信念 擴及到您的家人、朋友、同事,
不僅為了吐瓦魯,
更為了全球78億人口。
真正思考我們人類的未來 反思在「生產 - 消費 - 丟棄」的年代中
我們從太平洋海中央 踏出第一步。
■ 吐瓦魯氣候衝擊困境現狀
#
- 國土淹沒危機: 先天地勢低平,海平面升高
- 食安: 土地鹽化,被迫改變主食Pulaka
- 公衛: 海溫升高、珊瑚毒藻、雪卡魚毒、神經中毒病例遽增
- 缺水: 本身無淡水,暖化導致旱災加劇。
- 健康: 氣溫增高,登革熱病例激增
- 經濟: 氣候變遷導致漁獲減少,影響家庭收入
■ 我們的願景
#
發起人藝術家長期透過環境藝術為環境生態議題國際發聲
- 自1999年起於英國蘇格蘭北部城市亞伯丁(歐洲油都)就讀藝術碩士期間即以「環境藝術」為研究創作主題,了解現代文明建立在掠奪生態資源的「非永續經濟」運作模式,高度仰賴化石燃料的基礎,特別是導致了極端氣候的惡果。
- 西方社會視藝術家為公共知識份子,如何透過創作喚起公眾對生態環境的認知 是其努力目標,特別是透過藝術史上的「社會雕塑」來拯救一個島國。
![]()
不僅兩度獲邀參與全球藝術圈最高盛會 -- 威尼斯雙年展,
也獲得台灣最高文化獎項 -- 總統文化獎的肯定。 ![]()
然而,在台灣從事環境藝術是一件極度冷門,毫無商業市場的領域,
藝術家一路踽踽獨行,
不只為吐瓦魯 ,也展現台灣國際濟弱扶傾精神。
我們相信藝術不該只是被動展示在美術館或畫廊的交易商品,
而是更具有展現一國文化軟實力的精神展現。
![]()
因此 除了種植紅樹林的社會雕塑行動,
我們更希望有別於其他大型國際援助著力於基礎建設外,
更能提供吐瓦魯貧困島民 更多生活物質條件的改善,
更有能力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
我們相信這是對最有情義、最挺台友邦的微薄,但最實質的幫助。
![]()
■ 捐助吐瓦魯物資品項#
90%吐瓦魯青少女及婦女 無法負擔衛生棉費用
我們將免費提供給她們 改善氣溫逐年升高環境中的生活品質,
極端天氣增溫導致登革熱病媒蚊及病例增加,
我們將免費提供蚊帳 給貧困家庭使用。 ![]()
![]()
■ 部分資金運用於國際宣傳與展覽 我們將持續透過藝術展演在國際舞台上為吐國發聲, 希望協助吐國後續獲得更多國際組織的援助, 當然,這也會是台灣對外展現國際濟弱扶傾與文化軟實力的好機會。 ![]()
![]()
![]()
■ 資金運用預計分配比例 - 吐瓦魯援助物資 30% - 紅樹林復育種植 20% - 藝術商品製作 10% - 國際宣傳10% - 國內宣傳20% - 環境藝術展覽、差旅雜支開銷10%
![]()
![]()
█ 提案者藝術家與吐國 歷年環境藝術國際合作計畫:#
2010 首度赴吐瓦魯創作
2012 二度赴吐瓦魯創作
2012 代表吐瓦魯參加聯合國卡達杜哈氣候峰會COP18
2013 代表吐瓦魯國家館參加55屆威尼斯雙年展
2013 代表吐瓦魯參加聯合國波蘭華沙氣候峰會COP19
2015 代表吐瓦魯國家館參加56屆威尼斯雙年展
2016 三度赴吐瓦魯創作
2016 代表吐瓦魯參加瑞典永續論壇
2017 代表吐瓦魯參加法國巴黎永續論壇
2017 四度赴吐瓦魯創作
2019 代表吐瓦魯參加聯合國西班牙馬德里氣候峰會 COP25
2019 五度赴吐瓦魯創作
2021 代表吐瓦魯參加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峰會 COP26
![]()
█ COP26 相關新聞:
#
幫友邦也幫台灣 台灣藝術家黃瑞芳用環境藝術替吐瓦魯發聲的三贏策略
【COP26系列】北極熊難民吸全球媒體目光 台灣藝術家黃瑞芳再次讓世界看見吐瓦魯
![]()
■ 提案者藝術家簡介
#
黃瑞芳 Vincent J.F. HUANG www.arttuvalu.org
- 出生於臺灣,目前定居臺北。
- 現職為環境藝術家,吐瓦魯政府「氣候緊急顧問」。
- 2000年畢業於英國蘇格蘭美術碩士 (Grays School of Art)。
- 2009年畢業於上海中歐EMBA, 並擔任「中歐當代藝術協會會長」迄今。
- 他長期致力於環境藝術,透過藝術創意凸顯現今全球面對的氣候生態危機,屢獲國際主流媒體聚焦報導。
-
曾四度獲邀擔任代表氣候變遷受難島國吐瓦魯於「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峰會」(UNFCCC COP) 。
-
2013年以藝術影響力跨越國界榮獲臺灣最高文化獎項 -- 「總統文化獎」殊榮。
- 2015年與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策展人合作於全球藝術最高盛會「威尼斯雙年展」。
![]()
他近年重要展覽於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中國、澳洲、卡達、巴西、秘魯、波蘭、以色列、瑞典、挪威及臺灣等,其擅於以多元形式結合行動及裝置藝術,嘲諷批判全球環境生態危機。 近年起作品屢獲BBC、CNN、ABC、SBS、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英國衛報、獨立報、法國世界報、解放報、卡達海灣時報、美國哈芬頓郵報、AOL、ArtReview 及ArtInfo等國際媒體報導。
![]()
作為華人藝術圈中少數的致力於國際環境藝術領域,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極端氣候越加於各地肆虐致災,當全球高溫熱浪屢破歷史紀錄,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問題。其創作素來關注全球時政,作品常蘊含了對「環境生態危機」和「文明去向」問題的深度思考。探討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以文明發展為名,大肆消耗化石能源與建構的消費文明價值觀。
「當極端氣候於全球各地肆虐,藝術該如何切入這個世界性的議題,進而發揮社會改革功能?」這是黃瑞芳致力「環境藝術」二十餘年的長期關注並自我反思的課題。
![]()
他以德國藝術家波伊斯所提的「社會雕塑」概念,致力將他所關注的氣候與環境議題變遷轉化為一種個人實踐與民眾參與式的藝術行動,藉以喚醒人們對於全球環境議題的關懷。 2010年首度踏南太平洋吐瓦魯島國創作,親眼見證暖化後海水平面上升之威脅,2012年更於英國凱特王妃訪吐時,再赴吐國。亦於同年起獲邀以吐瓦魯國政府代表身份兩度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UNFCCC COP,也於2013及2015年兩度參展威尼斯雙年展。與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策展人合作以莊子逍遙遊概念轉化成當代概念裝置作品 -
![]()
他透過藝術力量,為蕞爾島國爭取全球正視其面對海平面升高之滅國危機。 黃瑞芳連結島國吐瓦魯與藝術之都威尼斯共同面臨的淹水議題,透過一系列從黑色幽默出發的作品和意象,嘲諷無孔不入的資本主義,批判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以文明發展為名而掠奪自然資源的經濟系統架構,省思人類無限追求經濟私利而將付出的慘痛代價。
黃瑞芳藝術實踐的腳步,從氣候變遷最前線的南太平洋島國,一路延伸到見證冰層巨量融蝕的北極藝術航行計畫,透過創作與展覽,向世人提出了一個大哉問:「當代文明發展是指向明日的美麗新世界? 抑或是衝向災難與崩潰的終點?」 。
正如海耶克所言:「往地獄之路由善意鋪成」。他在《通往奴役之路》書中這樣說:「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時,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結果,人們還想像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
█ 摘要國際媒體報導#
「年復一年,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所造成的影響已不再顯而易見:哪裡的平均溫度又提升了幾十分之一度,或者某處的海平面又上升了幾毫米。這對於投身於氣候變遷議題的環境藝術家來說確實是個挑戰,但臺灣藝術家黃瑞芳卻以壓倒性氣勢展現絕佳詮釋…」
- 華爾街日報
![wsj]()
「十多年來,這位臺灣藝術家透過他的作品評論文明對環境的影響。藉由繪畫、雕塑與裝置藝術,結合威脅全球變遷特定的場景以及象徵性的動物,以達成利用視覺藝術提高公眾意識的目的。」
- 法國世界報- Le Monde
![lm]()
許多聯合國氣候峰會的作品展示都用自然場景或失望的孩子的目光進行了說明,但很少有像來自太平洋小島國吐瓦魯的作品那樣使你停下腳步,其中生態藝術家黃瑞芳的大型北極熊穿著橙色救生衣擠在一起的雕塑和一隻企鵝掛在絞索上,由觀眾決定這可憐的企鵝是被處決還是自殺。
Many COP props are illustrated with scenes from nature or the gaze of disappointed children, but few stop you in your tracks like the display from the tiny Pacific Island nation of Tuvalu, which features a large, cartoonish sculpture by eco-artist Vincent Huang with frightened polar bears huddled together in orange life jackets and a penguin hanging from a noose. It is up to the viewer to decide whether the poor thing was executed or suicidal.
— CNN Nov 2021
![cnn]()
來自北極的氣候難民
如果你期望太平洋小島國吐瓦魯的 COP26 展館以海平面上升為特色,或者可能是外交部長官方演講的視頻,遠程視訊傳送給全球代表團,同時站在大腿深的水中,以說明這個地勢低窪島國的氣候脆弱性,那你會被原諒。 因為吐瓦魯國家館取而代之的是,展出了五隻真人大小的北極熊雕塑,它們身穿亮橙色救生衣—這些動物的家距離吐瓦魯約 6,500 英里,距離格拉斯哥約 1,600 英里。 台灣藝術家黃瑞芳說,熊代表氣候難民,他也是吐瓦魯政府的氣候緊急顧問。 “這是北極熊難民第一次參加 COP 氣候峰會,”黃瑞芳說。 他們“在吐瓦魯館抗議全球碳減排步伐緩慢。” “自殺企鵝”,黃瑞芳在展館的另一件裝置作品,於 2010 年首次亮相,懸掛在倫敦千禧橋上。台灣藝術家黃瑞芳說,這件上吊企鵝再次在英國展出。 “但十一年過去了,我們仍在聯合國氣候峰會討論如何減少碳排放。”
![]()
Climate refugees from the Arctic
You would be forgiven for expecting the small pacific island nation of Tuvalu’s COP26 pavilion to feature rising seas or perhaps a video of the foreign minister’s official speech , delivered remotely to the global delegation while standing thigh deep in water to make a point about the climate vulnerability of low-lying island nations. Instead, the pavilion featured a sculpted quintet of life-size polar bears clad in bright orange life jackets—animals that make their home some 6,500 miles away from Tuvalu, and 1,600 from Glasgow. The bears represent climate refugees, says Taiwanese artist Vincent J.F. Huang , who also serves as the Tuvalu government’s Advisor for Climate Emergency.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polar bear refugees have attend a COP climate summit,” says Huang. They “are protesting at the Tuvalu Pavilion against the slow pace of global carbon reduction.” “Suicide Penguin,” another Huang installation at the pavilion, made its debut appearance hanging from London’s Millennium Bridge in 2010. The current situation calls for a repeat viewing, says Huang. “Eleven years later we are still discussing how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 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Nov. 2021
![time]()
聯合國氣候峰會吐瓦魯國家館的藝術裝置是五隻穿著救生衣站在冰山上的北極熊,而一隻企鵝脖子上掛著套索。 藝術家黃瑞芳告訴《華盛頓郵報》,他的作品是吐瓦魯人民的「隱喻」,他們歷來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少,但極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就像企鵝和北極熊一樣,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 藝術家黃瑞芳說。 “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
The art installation in Tuvalu’s pavilion featured five polar bears wearing life vests and standing on an iceberg, while a penguin hung with a noose around its neck. The artist, Vincent Huang, told The Washington Post that his work was a “metaphor” for the people of Tuvalu, who have historically emitted very little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but who are extremely vulnerable to rising waters.
“Like the penguin and the polar bear, they didn’t do anything wrong,” Huang said. “I think this is an injustice.”
— 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Nov 2021
![wp]()
在位於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之間的獨立島國吐瓦魯主辦的展館裡,與會者目瞪口呆地看著一個引人注目的藝術裝置。 它描繪了五隻穿著救生衣的北極熊站在冰山上,而一隻企鵝脖子上掛著絞索,是絕望的受害者。
藝術家黃瑞芳說他的作品是吐瓦魯人民的隱喻,他們對“幾乎零碳排放”負有責任,但他們面臨著海平面上升的生存威脅,這可能使他們的國家在 100 年內無法居住。
At the pavilion hosted by Tuvalu, an independent island nation midway between Hawaii and Australia, attendees gaped at a striking art installation. It depicts five polar bears wearing life preserver vests, standing on an iceberg, while a penguin hangs with a noose around its neck, a victim of despair.
The artist, Vincent Huang, said his work is a metaphor for the people of Tuvalu,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almost zero carbon emissions” but who face an existential threat from sea-level rise, which could make their country uninhabitable in 100 years.
— 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Nov 2021
![wp]()
–來自吐瓦魯的辛酸信息–#
雖然大多數展館都傳達了樂觀的信息,但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的展館更加發人深省。
迎接遊客的是真人大小的穿著救生衣的北極熊雕像——這是這些哺乳動物如何隨著北極變暖而失去它們所依賴的海冰的視覺暗示——以及一隻套在絞索中的上吊企鵝。
吐瓦魯是小島嶼國家聯盟的成員,該聯盟由低窪沿海和小島嶼國家組成,該聯盟敦促發達國家製定更大膽的目標,因為其人口特別容易受到氣候影響,例如海平面上升。
A poignant message from Tuvalu
While most pavilions have upbeat messaging, the one by the Pacific island nation of Tuvalu is more sobering.
Visitors are greeted by life-sized statues of polar bears donning life jackets – a visual cue to how these mammals are losing the sea ice they depend on as the Arctic gets warmer – and a penguin in a noose.
Tuvalu is a member of the 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 coalition of low-lying coastal and small island countries that is urging developed nations to make bolder targets as their populations are especial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impacts, such as rises in sea level.
— 新加坡 海峽時報 The Straits Times
![st]()
在非政府組織、國家和公司設立場地入口附近的一個展館中,吐瓦魯國家館上有一個真人大小的北極熊模型,被困在冰上,還有一個企鵝上吊的雕塑。 在每個看台上,人們都渴望談論和傳達他們所感受到的緊迫感。
In the pavilion, a makeshift village near the entrance to the site where NGOs, countries and corporations have set up pitches, there was a lifesize model of polar bears stuck on ice at the Tuvalu stand, and a sculpture of a penguin hanging itself. On every stand people were eager to talk and communicate the urgency they all felt.
— 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gd]()
“島嶼正在消失——我們真的在下沉,”他站在五隻北極熊的展品旁邊說,這些展品是台灣藝術家黃瑞芳製作的代表融冰的真人大小的身穿紅色救生衣的北極熊雕像。
“Islands are disappearing – we are literally sinking,” he said, standing beside an exhibit of five polar bears, life-size statues wearing red life-jackets on a block representing melting ice made by Taiwanese artist Vincent Huang.
— Thomson Reuters 路透社
![tr]()
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 COP26 會議期間,北極熊難民和一隻上吊自殺的企鵝在吐瓦魯館展出
The Polar bear refugees and a hanging suicided penguin exhibited at the Tuvalu pavilion during the COP26 conference in Glasgow, Scotland.
— The Japan Times 日本時報
![jp]()
![]()
許多較小的國家主張氣候正義。在瀕臨滅絕的圖瓦盧群島的展館,人們正在與穿著救生衣的北極熊雕塑和掛在套索上的企鵝自拍。
這些是台灣藝術家黃瑞芳 的作品。“海平面正在上升。我們預測圖瓦盧人只能再待 20 或 30 年才能繼續留在他們的島上。這是一個非常緊急的情況。吐瓦魯總是被忽視,但我嘗試利用藝術的力量幫助他們獲得更多媒體。” 這有效果嗎? 他笑了。“你看到一隻北極熊就過來了。”
Many smaller countries argue for climate justice. At the pavilion of the endangered archipelago of Tuvalu, people are getting selfies with sculptures of polar bears in life jackets and a penguin hanging from a noose.
These are the work of Taiwanese artist Vincent JF Huang. “Sea level is rising. We predict that [there’s] only 20 or 30 more years the Tuvaluans can continue staying on their island. This is quite an urgent situation. Tuvalu was always ignored but I try and use the power of art to help them get more media.” Is it working? He smiles. “You saw a polar bear and you came over.”
-- 愛爾蘭時報 The Irish Times
![it]()
就氣候緊急情況向吐瓦魯政府提供建議的黃瑞芳警告說,這些島嶼“距離被淹沒還有 20 到 30 年”,儘管該國的三個珊瑚礁島嶼幾乎不產生碳排放, 六個環礁。
他告訴 PoliticsHome:“即使現在漲潮,東西也會被淹沒。現在非常危險。”
“這次會議不僅對吐瓦魯而且對地球都非常重要,”黃瑞芳繼續說道。“我們必須減少碳排放。我們必須採取行動,行動,再行動。”
Vincent J. F Huang, who advises the Government of Tuvalu on the climate emergency, warned that the islands are “twenty to thirty years away from being submerged,"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country produces virtually no carbon emissions from its three reef islands and six atolls.
“Even at high tide at the moment, things are being submerged," he told PoliticsHome. “It’s very dangerous right now.”
“This conference is so important not just for Tuvalu but for the planet," Huang continued. “We have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e must have action, action, action.”
— PoliticsHome
![ph]()
格拉斯哥蘇格蘭會展中心周圍的場景點綴著展示氣候變化的藝術。 華盛頓郵報記者 Maxine Joselow 發推文稱,太平洋島國吐瓦魯主辦的展館內有一尊五隻身穿救生衣的北極熊雕像。 在他們身後,一隻企鵝吊在絞索上。
The scene around the Scottish Event Center in Glasgow is dotted with physical art illustrating climate change. The pavilion hosted by the Pacific island nation of Tuvalu features a statue of three polar bears wearing life jackets, Washington Post reporter Maxine Joselow tweeted. Behind them, a penguin hangs from a noose.
— Inside Climate News
![icn]()
在地勢低窪的島國吐瓦魯的展覽中,帶有國家和組織展館的大廳包括一個帶有信息的藝術裝置——北極熊穿著救生衣。
The big hall with country and organization pavilions included, in the low-lying island nation of Tuvalu’s case, an art installation with a message — polar bears wearing life jackets.
— AXIOS
![ax]()
COP26 的吐瓦魯館強調了全球變暖對小島鏈的影響。南太平洋群島正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土地,並正在尋求財政幫助,通過從海底挖沙來將其土地建設到更高的高度。救生衣中描繪的北極熊強調了氣候危機中所謂的前線國家的困境。
The Tuvalu pavilion at COP26 emphasizes the impact global warming is having on small island chains. The South Pacific archipelago is losing land to rising seas and is seeking financial help to build up its land to a higher elevation by dredging sand from the ocean floor. The polar bears depicted in life jackets emphasize the plight of so-called front-line states in the climate crisis.
— NPR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先是紐約,接著透過其他世界大城市,現今的佔領運動已潛入深水中且非關人類。臺灣藝術家黃瑞芳創作了一裝置,運用海洋生物探討急速抗議活動。 【亞特蘭提斯計畫】在澳洲雪梨的 ART SPACE展出,使用多種海洋生物「佔領」世界各大知名地標。於展期間,水族箱的珊瑚持續生長,直到箱內的活體資源全然殆盡後,珊瑚便開始褪色。新聞稿載明,此活體生態裝置代表著小宇宙,而其內的生命則隱喻地球所能夠給予人類的有限資源。」
- 哈芬頓郵報
![huff]()
「雙年展的藝術精神已逐漸滲透了城市的各個角落,而今年又為奇數年的展年將如何為大家揭開奇妙的序幕呢?威尼斯雙年展對於藝術家而言,不僅是代表國家參展的絕佳機會,也同時讓世界看見自己,對於造就個人的藝術生涯也佔有相當關鍵的影響。成就得來不易,就連藝術作品也多半是以概念取向甚至是前衛作風當道…就今年將展出的 88 個國家中,有其中十個是首次參展…黃瑞芳的裝置藝術【上吊企鵝】,將代表吐瓦魯參展。
- CNN
![cnn]()
「代表吐瓦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黃瑞芳,將使用巨大鑽油機與民眾互動。在啟動加油槍的同時,另一端的斷頭臺裝置也即刻處決象徵資本主義的華爾街公牛,藉此揶揄創意裝置提高對於環境變遷吞噬小島嶼國家帶來的危機意識。」
- 英國獨立報
![idpt]()
「吐瓦魯的(威尼斯雙年展)展場將採取截然不同的呈現方式,並展出唯一藝術家的作品。【命運。交織】由策展人策劃展出環境藝術家黃瑞芳的作品。黃瑞芳目前專職創作於威尼斯與倫敦,並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上(2009)注意到吐瓦魯所面臨的滅國困境,始與其展開密切的環境藝術合作。黃瑞芳指出,縱使吐瓦魯為全球最低排碳量國家之一,但因全球暖化所受到的威脅卻是極度需要迫切關注。」
- BLOUIN ARTINFO
![ba]()
「小島嶼國家吐瓦魯今年於威尼斯雙年展佔有一席之地,期盼能透過政府的支持結合藝術力量與藝術家(黃瑞芳)以黑色幽默傳遞島國所面臨的環境議題並提升全球意識對於氣候危機所造成其之滅國威脅。」
- 澳洲國家廣播公司- ABC
![acb]()
「除了對氣候峰會的藝術貢獻,黃瑞芳以島國吐瓦魯正式代表身份出席此次會議,緣對於非工業化國家為零碳排放量產地卻要首先面臨滅國危機之景況深感不舍。因此,於今日午後 1:30 黃瑞芳將與動物們共同主持記者會,並傳達寶貴的環境意識及關注。知名「動物媒體」企鵝電視公司與北極熊電臺已確定將出席,歡迎其他各大媒體或有興趣的參與者一同共襄盛舉。」(12.2012)
– 卡達海灣時報Gulf Times
![gulf]()
「兩具玻璃纖維企鵝與一大型北極熊玩偶懸吊於千禧橋,作為提高環境變遷意識的計畫。此作品為現居威尼斯與倫敦的專職藝術家黃瑞芳之創作,是其以企鵝為主的裝置藝術計畫三部曲之一。」
- BBC英國廣播公司
![bbc]()
「這是動物第一次參與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藝術家黃瑞芳如此誠摯感歎。臺灣藝術家黃瑞芳運用怪誕的幽默文藝形式結合可愛動物傳遞氣候變遷之嚴肅議題:全球的野生動物對於人類所造成的環境破壞無法發聲,但他們卻是受到最直接且嚴重影響的物種。黃瑞芳:『生活環境不僅是屬於人類而已;我們也必須考慮到企鵝們。」(11.2012)
-- 聯合國氣候峰會官方媒體團 卡達杜哈報導
![unfccc]()
臺灣藝術家黃瑞芳使用黑色幽默來提高對氣候危機席捲吐瓦魯天堂島國的認識。讓觀眾思考我們今天面臨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吐瓦魯館名為「命運。交織」 作為發達世界和第三世界的隱喻,最終作為人類,我們最終都會遇到同樣的命運。威尼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科學與文化局科學部門將於明天出席吐瓦魯館的落成典禮,並討論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本組織的新願景和承諾。
-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
![unsco]()
威尼斯雙年展的吐瓦魯館以臺灣藝術家黃瑞芳為特色。他的作品都集中在提高對全球變暖的認識和防止全球變暖。“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很少對全球環境和氣候危機承擔責任,因為採取的任何措施都會危及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 - 經濟增長指標較弱、失業率上升、價格上漲、導致通貨膨脹率上升”。 “在這種不自然的趨勢中,我們不斷尋找藉口繼續我們的'進步',但實際上,我們正在摧毀我們唯一的生存空間。
-美國 康乃爾大學紀事報
█ 藝術家黃瑞芳 簡歷
#
出生於臺灣南投
2000 英國蘇格蘭 格瑞斯藝術學院美術碩士
2001~2006 專任於高雄 樹德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系
2005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駐館藝術家
2006 上海朱屺瞻美術館訪問學者
2009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EMBA
2009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校友會當代藝術協會會長 2013 獲臺灣最高文化獎項「總統文化獎」
2019 獲吐瓦魯內閣通過任命為「氣候緊急顧問」
![]()
<個展>
2000 【解構城市】 英國愛丁堡
2002 【上達天聽 -- 天燈計畫】臺灣 交通大學藝文空間
2003 【狼煙計畫】臺灣高雄愛河飯店樓頂
2005 【明天過後】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006 【全球一體化-消失與崛起】臺灣成功大學 藝文中心
2007 【融化的企鵝】上海蘇河現代藝術中心
2008 【融化前的浪漫】上海張江高科園區 惠生藝術中心
2008 【末代企鵝】臺灣 中央研究院
2010 【Silence】英國倫敦 Westbrook Gallery
2010 【Silence and the City】英國倫敦 BankEight
2010 【吐瓦魯提斯】Funafuti, 吐瓦魯 南太平洋
2011 【亞特蘭提斯】澳洲雪梨ARTSPACE 2012 【皇家吐瓦魯計畫】Funafuti, 吐瓦魯 南太平洋 2012 【Animal Delegates】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 卡達杜哈 2013 【命運。交織】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 吐瓦魯國家館 2013 【The Arctic Circle】 北極藝術計畫-紐約土地科學基金會
2013 【GREENWASHING】 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 波蘭華沙
2013 【威尼斯雙年展吐國館續篇】 臺北當代藝術館
2015 【CROSSING THE TIDE】威尼斯雙年展 吐瓦魯國家館
![]()
<聯展>
1999 【蘇格蘭視覺藝術展】 英國愛丁堡 皇家蘇格蘭學院
1999 【蘇格蘭亞伯丁聖誕藝術展】蘇格蘭亞伯丁市立美術館
2000 【英國艾達布朗森當代藝術展】 英格蘭 Atkinson Gallery
2000 【蘇格蘭亞伯丁藝術家聯展】 蘇格蘭 Bridgeview Gallery
2000 【英國格瑞斯藝術學院藝研所聯展】 蘇格蘭 Lemon Tree Gallery
2001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首屆TAF新人獎得主聯展
2002 【純展覽】臺灣高雄 新濱碼頭藝文空間
2003 【搜尋未來片段的軌跡】臺灣中央研究院 生圖美學空間
2003 【駁二駐村藝術家聯展】高雄 駁二藝術特區
2004 【臺灣前衛文件展 CO4 - 幻想與物】臺北 華山創意園區
2005 【E術誕生】臺灣台中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5 【兩個歐洲兩個亞洲 - 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006 【西線無戰事】臺灣台中 二十號鐵道倉庫
2006 【二踢腳 - 當代藝術展】北京唐人當代藝術中心
2008 【末代企鵝】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8 【末代企鵝】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9 【叢林地帶】德國漢諾威國際當代藝術展
2009 【動漫美學雙年展】北京今日美術館
2010 【動漫美學雙年展】廣東美術館
2010 【Art bin】英國倫敦 South London Gallery
2011 【Silence】英國倫敦 The Hospital 2012 【Snowball】聯合國教科文/德國浮士德藝術館 2012 【 Examples to follow!】 北京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 2013 【 Examples to follow!】PUEBLA, MEXICO
2014 【康乃爾大學當代藝術展】美國 康乃爾大學強生美術館
2014 【 Examples to follow!】秘魯大都會博物館
2015 巴西 里約熱內盧雙年展
2015 【 Examples to follow!】Freudenberg am Main 德國
2016 瑞典氣候永續論壇
2016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基斯分校當代藝術展】美國 拉斯維加斯
2016 【 Examples to follow!】Marstall Schwerin 德國 2016 Freudenberg am Main | rauchmuseum 2016 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 | Marstall Schwerin, Nikolaikirche Rostock, schloss bröllin 2017 Chile | Valparaíso | Parque Cultural de Valparaíso 2018 Bonn | Ehemalige Volkshochschule 2019 Erfurt | Galerie Waidspeicher und Kulturhof zum Güldenen Krönbacken und Augustinerkloster 2019 Ehemalige VHS, BONN, Germeny
2019 【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暨藝術展】子題展《以動物之名》,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2019 【 Examples to follow!】Ehemalige VHS, 德國 波恩 2021 【 Examples to follow!】以色列 耶路撒冷美術館 2021 examples to follow! expeditions in aesthetics and sustainability, Museum on the Seam, Jerusalem, Israel
2023 examples to follow! expeditions in aesthetics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 Uferhallen in Berlin, Germeny
![]() < 駐地創作> 2003 狼煙計畫 -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2005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國際藝術家駐館計畫 2011 文建會視覺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畫-澳洲雪梨ARTSPACE 2013 【The Arctic Circle】 北極藝術航行計畫
2015 日本東京千代田藝術中心
![]()
作品典藏
2000 臺北駐愛丁堡辦事處 / 英國BBC Scotland作品典藏
2003入選臺灣文建會青年繪畫作品典藏
2004臺灣新竹 國立交通大學作品典藏
2004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2005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作品典藏
2006臺灣中央研究院美學空間作品典藏
2009德國Kunsthalle Faust, Hannover
1999-2016歐洲/亞洲/中東 私人典藏 ![]()
========================================
■作品集 下載連結#
- 威尼斯雙年展2015 Tuvalu Pavilion Catalog Download - Crossing the Tide
- 臺北當代館出版黃瑞芳個展 Vincent J.F. HUANG-Taipei MOCA
![]()
■ 其他相關 影音新聞連結
TVBS〈獨家〉威尼斯雙年展 台藝術家打造吐瓦魯館
藝饗年代 威尼斯雙年展特輯-藝術家黃瑞芳
TVBS創作反思氣候變遷 台藝術家登威尼斯雙年展
台藝術家"動物代表團" 登"卡達永續展" - 公共電視臺新聞網
中華文化總會 - 第七屆總統文化獎創意獎得主 黃瑞芳簡介
澳洲ABC TV Venice Biennale 2013 Tuvalu Pavilion and Taiwanese artist
澳洲SBS TV Venice Biennale 2015 Tuvalu Pavilion SBS Television
瑞典國家電視臺Swedish National TV video Animal refugees Project 2016
![]()
■中文媒體報導連結摘要#
水淹國家館 臺灣藝術家為吐瓦魯發聲|時尚生活|即時|天下
兩岸文創志SmartCulture | 亮點人物| 黃瑞芳:拯救吐瓦魯的藝術家
創作反思氣候變遷台藝術家登威尼斯雙年展| 新聞| TVBS
為吐瓦魯奔走的臺灣藝術家 DW 德國之聲中文版
水淹國家館黃瑞芳為吐瓦魯求救- 中時電子報
臺灣之光!黃瑞芳出征威尼斯雙年展超吸睛- 生活- 自由時報
2014《藝想世界》藝術家黃瑞芳作品諷刺被破壞的自然 ...
黃瑞芳裝置藝術氣候峰會展出
環境藝術家黃瑞芳用創作為友邦發聲-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全球暖化加劇水淹威雙吐瓦魯館
威尼斯雙年展臺灣藝術家為吐瓦魯發聲
上吊企鵝黃瑞芳警世暖化危機
台藝術家黃瑞芳「動物難民」瑞典展出凸顯全球議題
瑞典臺灣藝術家打造動物難民船警世 蘋果日報
威尼斯藝術展吐瓦魯邀黃瑞芳參展 中時電子報
黃瑞芳提案水淹威尼斯16世紀古跡| 聯合影音 來威尼斯看世界最頂尖的展覽 天下雜誌
全球暖化加劇水淹威雙吐瓦魯館
不斷下沉的威尼斯2050年恐完全淹沒
我與南太平洋島國共防氣候變遷
華爾街公牛披綠衣遊行臺灣藝術家在華沙替氣候正義發聲
氣候變遷劇烈吐瓦魯恐滅國 華視新聞
總統文化獎揭曉 黃瑞芳獲創意獎
威尼斯雙年展 臺灣藝術家為吐瓦魯發聲
黃瑞芳「再造鐵達尼」 關注全球暖化- Yahoo奇摩新聞
![]()
■ Selected media report / 近年國外媒體報導摘要:#
英國國家廣播Getting wet feet for Tuvalu - BBC News
華爾街日報Tiny Tuvalu Gets the Eco-Art Treatment - Scene Asia - WSJ
ABC TV NEWS Tuvalu teams up with Taiwanese artist for exhibition
DW 德國之聲Taiwanese artist tries to save Tuvalu in Venice
SBS 澳洲國家電視臺Venice Biennale installation highlights Tuvalu's battle with rising seas
Blouin artinfo Island Nations Seize the Venice Biennale Spotlight to Decry Climate Change
One million people expected at Tuvalu's Venice Biennale
Tuvalu takes climate challenge to Venice art festival
The lagoon show Financial Times
Tuvalu at The Venice Biennale: Exposing the Threat of Global Warming
Crossing the Tide To raise awareness on issues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 Taiwanese artist Vincent J.F. Huang has created an installation for the Tuvalu Pavilion that challenges our experience of the landscape.
Tuvalu returns to Venice with first-ever 'sinking' pavilion
The Venice Questionnaire #12: Vincent Huang / Art Review
Taiwanese Artist Opens Tuvalu National Pavilion
With a national population of 12000 tuvalu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2015 venice-biennale
Tuvalu Pavilion | 56th Venice Biennale | Artsy
whereartthou with Vincent JF Huang's Sinking ... - Instagram
Crossing the Tide - Tuvalu Pavilion, La Biennale di Venezia
Rising waters, disappearing nation - Taipei Times
Taiwan artist to highlight Tuvalu dilemma
Taiwan artist's 'flooded' display highlights Tuvalu crisis
Taiwan artist focuses on global warming in Tuvalu ![]()
紅樹林巨型QR code護岸 台藝術家巧思救吐瓦魯
環境危機 水筆仔計畫籲正視吐瓦魯危機
Giant barcode on Tuvalu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climate
Artist to plant 7000 trees in Tuvalu
Climate art: Tuvalu plan for giant mangrove QR code
Artist Vincent J.F. Huang embarks on project to protect Tuvalu
Taiwanese Artist Highlights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rough QR-Code Art
風險與挑戰
若募資專案達標,預計於 2023年8月底可開始出貨,將會依照贊助順序分階段出貨,後續進度可於嘖嘖頁面查看追蹤。因爲集資計畫具有眾多變因而有所影響出貨時程(如:天災人禍、原物料短缺、疫情變化等等),我們將會盡最大努力克服,控制預計出貨時間。
當您贊助此計畫時,即是同意承擔此風險,並接受各種可能延遲出貨之變因,若無法接受可能(不一定會發生)延遲出貨,請在計劃期間寫信給嘖嘖客服並提供您的贊助編號(support@zeczec.com)取消您的贊助。
退換貨規則
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商品簽收翌日起為七天之鑑賞期,期間申請退購無須負擔運費,欲退購者請於七日內提出,逾期恕不受理。請注意猶豫期並非試用期,退回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且包裝完整(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如有遺失、毀損或缺件,將依照損毀程度收取整新費用,並視情況可能影響退貨權益。
退換貨必符合以下標準
・完整包裝:商品寄回時請保持完整包裝,包含商品內部包裝、商品主體、發票(電子發票則免)、附屬配件、包裝盒等之完整性。
・商品無明顯使用痕跡:若經人為而使商品留有污漬、破損、有異味、沾染異物、配件不全,恕不接受退貨。
・考量衣物為貼身商品,請消費者確實丈量尺寸,考量退貨運輸的碳排放,如因尺寸不合,導致商品訂購錯誤,恕不接受退換貨。
・因消費者訂購商品之疏失,導致商品訂購錯誤,恕不接受退換貨。
客服聯絡方式
營業人登記資訊
營業人名稱:圖瓦盧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90460530
對計畫還有其他疑問嗎?請見 常見問答。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