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閱取代點閱,你能從一本印刷刊物中獲得什麼?值得嗎?
#
生活與詩跟短文結合,這世界需要詩性大發。我們從大量的徒步中, 體驗專注的能力,從專注的能力中,發現生活中的詩意,這麼有趣跟有效率, 怎能不編成一本刊物,讓更多人看到呢? 現代人確實忙碌,何時有空可以停下來, 看看周遭不曾注意過的事物 ? 比如,你在白天看過星星嗎? 這是一本生活文學及從閒暇時光中提升靈性的雜誌,起床後就可以開始閱讀。
![]()
與其日復一日過日,我們也可以日賦一日,從生活中提煉自己的儀式, 這些儀式也許是閒暇時的興趣或是工作中讓你成長的技巧,它們本具詩意。 發現你自身本有的詩意不是要你文謅謅的,而是有效率的提升靈性及創造力, 正面積極的面對每一日。
![]()
![]()
計劃預計以雙月刊方式發行,目前先以三期作為本募資規劃,每期規劃一個主題, 依序是:1. 徒步集 2.在職日 3.海岸集,目前「徒步集」已經初步編排設計完成。 「徒步集」一位旅居紐約多年的時裝模特兒小花,疫情後她回到了臺灣, 舞台上的台步與決定重新認識故鄉這片土地而決定徒步環島的臺步, 這些在她心中並不衝突,世界就是這樣運轉的,順利源自一顆平衡的心。徒步是人類的狀態, 我們就是這樣邊走邊決定著,文章取擷於生活周遭的人物,如造型師Monfi、 疫情前旅居東京照顧臺灣學生的琳姐等,每個人都在生活中進行著他們的徒步儀式。
![]()
「在職日」人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工作嗎?我們為了生活在這個世界,把生命的大部分 奉獻在所謂的職場,這個場域的形成連結了各種思想、行事態度、各種體態、多種性別, 互相撞擊。屬於生物體系中的群聚現象,人,在職日如何看待自己?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嗎?
「海岸集」臺灣是個海島,我們被海洋深情地環抱著,像愛的人、像不愛的人,
我們撫摸海浪,他來了又走,來了又走,所以沿著海岸線,收集這些飄忽不定,卻又 深情的海岸風光情事,極簡卻又深邃,如深海般神秘。
前三期出版是階段性計畫,我們希望可以順利延續下去。
#
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能夠募資前三期至少一定的訂閱數,讓這個出版計劃可以達到基本能量, 讓「日賦一日 / 詩文誌」踏出能與大家見面的第一步,如果能有第四期、第五期,以至於一直有, that will be great! 生活中有很多很平常卻又很美的人事物,有些藏在日子的皺摺裏, 有些就高掛在那兒,你也不曾抬頭看或以一種「儀式感」的詩意去看待它,它就會覺得失落。 募資規劃方案:
募資金額的使用以三期的內容所需花費(含製作撰稿、美編、印刷製作、行銷廣告、郵寄費用等) 為主,若能達標,也可作為往後延伸的計畫基礎,其所訂之贊助方案價格均已包含各期運費。
謝謝。
About us: 是團隊,也是個人。『日賦文創』的形成正在程序之中,雖然台灣突升的疫情使我們暫時地緩了腳步。 我們的成員包括設計領域、時尚領域及靈修領域等,主要召集人潘韋治先生主職為平面設計及 活動策展人,曾邀請過世界百大設計師亞米海因(Jaime Hayon )來台演講(與Lexus合作)。 有出版這樣一本雜誌的想法,源自於我們喜歡有想法就想辦法去執行,這樣一個概念, 希望我們心中文學與詩的新式創意,從真實生活的各種型態中自然融入,如此簡單。 日賦一日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ailypoetrying/?ref=pages_you_manage
風險與挑戰
由於值疫情期間,人與人的直接互動是收集資料時的必要,這會造成一點難度,
而且,我們必須對我們描述的對象保持一種朋友般互相的尊重、互相的自在,
是人,場域、現象、動物都一樣。至於題材內容是否會枯竭或與其他刊物重複,
這該視之為挑戰,但也是一種創作的樂趣。
因為不是「出版社」那樣的規模,人數精簡,日後在寄送、會員服務等行政
流程還要一一克服。
退換貨規則
若需退換貨請將原因
email至客服,基本上以刊物本體之
非刻意毀損狀況為主。
客服聯絡方式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