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法律上,同志伴侶不能共同收養無血緣的小孩,已結婚的伴侶必須先離婚恢復法律單身,才能提出收養申請,想要有小孩竟然得先離婚。
今年中通過的人工生殖補助,也未將同性伴侶納入補助範圍,當台灣名列全世界最低生育率的緊急時刻,同志家庭依舊無法被列入補助對象。
![]()
![]()
當同志伴侶達成共識,下定決心要生育小孩,等待他們的卻是一條更艱辛的道路⋯⋯#
一對交往超過十年的男同志伴侶,想生小孩但對於代孕資訊一無所知,初期選擇前往非法國家代孕,屢次失敗、費用支出如無底洞,半年後便決定放棄。
直到後來,兩人透過同家會與有成功代孕經驗的同志爸爸聯繫後,才經由介紹前往美國進行代孕。
歷經多次取卵、植入失敗,代孕者懷孕期間半夜身體不適就醫,心急如焚卻相隔兩地無法親自照料,提心吊膽兩年後,又遇上疫情攪局,在同家會協助下總算順利從美國迎回小孩。
![]()
![]()
女同志伴侶雖然可以滴精進行人工生殖,但也面臨未來親權的爭議。#
曾有對女同志伴侶,因為無力負擔海外人工生殖的高額費用,選擇找身邊的男性友人捐精。但孩子出生後,男性友人在某天突然反悔,主張血緣上擁有孩子的親權,反悔要求同志伴侶支付大筆金錢才願罷休。
即使在同家會的諮詢協助下,得知此要求無法律效力,小孩可以繼續留在兩人身邊。但經此一遭,兩人久久不能放心,擔心哪天捐精者有什麼動作,要把孩子從自己身邊帶走。
![]()
2019年通過同婚專法,但社會上對於同志家庭的認識仍然不足,就算是第一線報戶口的戶政機關,也可能因為經驗不足產生誤解。#
![]()
當女同志伴侶開心地前往戶政單位登記新生兒戶籍時,戶政單位發現孩子沒有「生父」,直接拒絕說「 這樣我們不知道怎麼登記。」 甚至進一步追問兩人「小孩怎麼來的?」、「兩個女生怎麼可能有小孩?」
沒預期會遭到質問,心慌的兩人只能先行離開,再致電給同家會尋求協助。透過同家會與戶政單位聯繫說明後,分享其他單位的處理方式,才讓對方理解並受理。
![]() 一名同志家庭的小孩從學校回來,拿出自己的課本給媽媽看。孩子說, 今天在學校教什麼是「家庭」。
這一次,老師告訴全班同學,可以拿出紙筆把其中一方的家長稱謂作修改,不管是兩個爸爸或是兩個媽媽,都可以是一個家。
我們始終相信,愛不分性別,對孩子的愛也不因家長性向而有所不同。
#
![]()
![]()
我們期待有一天,沒有一個孩子會因為擁有兩個爸爸或是兩個媽媽被另眼相待,同志家庭的孩子們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快樂長大。#
![]()
![]()
![]() 網路上海外人工生殖的資訊十分雜亂,許多來源也可能令人遲疑,國內單身收養資訊少之又少,同家會定期舉辦同志收養、海外人工生殖與代孕講座,請有經驗的家長分享求子經歷、友善同志的生殖資訊,並開辦彩虹寶寶問事專線,同志有什麼成家疑問,同家會都能協助你找到解答!
![]()
![]() 養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生育的道路上你不孤單。 同家會定期舉辦同志家庭聚會,建立「同志家庭支持網絡」,讓家長可以與想生育的準家長們做經驗分享,也邀請北中南家長社群互相分享養育經驗,也讓同志家庭子女互相認識,建立同儕情感與自我認同。
同家會也提供同志配偶收養及親職課程,聽聽友善的親職專業講師怎麼說,或與其他同志家長聊聊同志配偶收養經驗,順利保障子女法律權益。
養大小孩艱難的日子,同家會陪你一起走過!
![]() 同家會積極協助公部門培訓,從中央行政機關到地方局處培訓,讓相關單位透過相互理解減少歧見;定期舉辦親師座談會,邀請同志家長與第一線的老師友善對談。讓家長們了解老師的教學經驗,也讓老師們認識同志家庭的樣貌,了解同志家庭的需求。
![]()
![]()
![]() 參與公部門政策諮詢會議,反應同志家庭的需求與困境,參與跨團體倡議小組,推動同婚未竟事宜。同家會也提供同志家庭個案協助,從申請社福津貼補助失敗到同志配偶收養抗告,讓同志家庭在爭取權益的路上,一路有我們相伴。
![]()
![]()
![]()
![]() 現今台灣登記結婚的同志伴侶已經超過6,000對,2020年同志生養諮詢的服務需求比2019年高出一倍,2021年諮詢人數更持續上升,可預期未來相關需求將繼續增加。
風險與挑戰
若募資計畫順利達標,同家會預計於明年4月寄送回饋品;若計畫未達標,款項將透過嘖嘖系統自動退還。
贊助計畫將會開立捐款收據,請於贊助時填寫相關資料。
退換貨規則
客服聯絡方式
對計畫還有其他疑問嗎?請見 常見問答。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