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緻圓滑奏》從書寫古典音樂出發,逐步拓展到傳統戲曲、劇場、與影視作品; 原本寫作評論與介紹分析,發展到彙譯最新外電新聞、研究,也做起podcast。 學生時代起,朋友都知道,音樂會需要導聆, 或者要人推薦錄音、表演,找我就能快快掌握資訊; 網誌寫作久了,也有越來越多網友來交流、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甚至熱情要求做podcast。
為了更穩定的產出,為了往後的專題報導, 為了提供質量更寬廣的諮詢與導聆, 讓你一同輕鬆享受看表演, 現在《緊緻圓滑奏》,走向集資。
學生時代,我在忙碌的修課、打工、社團生活外, 一天會花至少7小時聽音樂、隨時隨地都想讀更多圖書館的英文音樂藏書、 或上網讀相關的英文介紹與評論文章。 朋友都知道,如果音樂會前想聽「導聆」,或者需要人推薦錄音、以及表演, 找我顯然是個好選擇: 我有足夠的熱情、也能在有限時間提供有幫助的資訊; 即使講術語,也能把資訊深入淺出。 古典音樂很有趣,但很多新朋友常和我提到, 「好像要做功課才能聽」、「有語言隔閡」、或者擔心「聽不懂」。 這些問題,交給我就對了。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寫介紹、與評論文章: 寫的內容,是自己查資料、找評論時,會希望看到的內容:意思是 有介紹力、平實分析、觀點明確、並力求標準一致。 寫久了發現,除了是記錄自己的思考, 也是記錄台灣的演出。 有些很棒的演出,除了網宣外,如果沒有記錄, 日後在網路上似乎也就船過水無痕; 一些台灣演出者雖然傑出,但不見得那麼受到鎂光燈注目。 若不記錄下來,就更可惜了。
《緊緻圓滑奏》原本從書寫古典音樂出發,其中聲樂佔的比例尤其大。 不過,隨著看的內容越來越廣泛, 已經逐步拓展到傳統戲曲、劇場、與影視作品等等。 寫作的過程,也是梳理新知、與拓展曲目的機會。 作品與表演者的名氣,與品質不見得成正比; 機運有時也是關鍵,包括著史者對他們的觀點。 古典音樂的領域中,除了常見的德奧名家外,還有很多有趣的領域,尤其是聲樂; 我希望未來能逐步介紹一些臺灣相對少著墨的曲目, 例如俄國與捷克歌劇、以及法國二十世紀音樂等等。
網誌寫了多年後,也開了Facebook、Instagram、和podcast, 講更多表演與藝文活動的雜談,包括新聞。 在與網友互動過程中,我留意到, 許多平常我會大量閱讀的外電新聞,在台灣被報導的機會不多, 但像是名導演、歌手過世的新聞;演員與創作者的軼事; 或者歌劇名伶因為武漢肺炎失業、卻沒等待政府救濟方案、 直接跑去超市打工搬貨、甚至還持續在週末到養老院獻唱的訪談; 這些文章,都有不少讀者迴響,也提供大家更多新觀點。 現在做起podcast,在首週已衝進音樂類排名前20, 也已陸續敲定專訪導演、歌手、詩人。 未來我希望透過podcast的媒介,提供更多精采的第一手專訪。
走向集資,不是希望讀者「捐錢做點功德」訂閱, 而是希望, 你喜歡緊緻圓滑奏提供的內容, 值得一杯咖啡(或陳年威士忌)的錢。 為了更穩定的產出,為了往後的專題報導、 以及拓展諮詢與導聆的範圍, 希望你能一同輕鬆享受看表演。
媒體渠道#
《緊緻圓滑奏》媒體渠道目前包括Wordpress網誌、Facebook專頁、podcast、Instagram、Line@。
各種平臺,都可以從單一入口找到。
回饋計畫
#
決定集資前,我當然也想過, 「網路上很多免費資訊,而且沒付錢也可以看到緊緻圓滑奏,那為什麼要付費?」 因此,我準備了幾個回饋給願意付錢訂閱的朋友:
每月一篇私藏新聞:
許多網友會問些有趣問題, 包括我如何找尋及整理資料、或如何選擇看什麼演出。 我會每月選出一些資訊,包括一些近期活動攻略、強片推薦等等,提供給大家。
深度諮詢功能:
有些朋友希望我提供導聆,或者對一些演出作比較詳盡的分析, 這些都是需要比較多時間與心思準備, 會提供給選擇「深度沉浸方案」的朋友! 如果時間地點許可,我可以提供面對面導聆, 也可以做線上導聆, 或是以網誌專文、podcast專題方式呈現。
目前方案分為二種,包括:
咖啡獨享方案:每月79:可獲得電子報、與線上簡易諮詢。
深度沉浸方案:每月249:可獲得電子報、以及指定網誌專文/podcast專題/或線上導聆。
退換貨規則
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第2條,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故若非特殊情況,否則恕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客服聯絡方式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