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於 2022/06/20 募資結束

《I Kalingko 依家鄰谷》不同族群,不同故事,都在花蓮|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111級畢業製作

13% 13%
目標 NT$ 15,000

累計集資金額

NT$ 1,950

  • 贊助人數:7

    不重複贊助人數:7

    7

在花蓮這四年的求學生活,使我們對於這塊土地有了豐沛的情感,因此想藉由《I Kalingko 依家鄰谷》雜誌的出版呈現最真摯的印象花蓮。

募資期間

2022/05/23 13:00 – 2022/06/20 23:59

專案已結束


這是一本記述了回鄉青年的雜誌,沒有錯誤的族語用法,沒有荒謬的文化挪用,我們有的是臺灣本土!


《IKalingko依家鄰谷》雜誌的特色:

隨著人們對本土文化保留及傳承的意識逐漸抬頭,「地方誌」也漸漸朝主流的方向邁進,透過語言使用者的口吻,真實並在查證過後以語言本身的書寫系統正確地紀錄下本土語言的涵義與背後文化。我們認為「文字是永恆的」,臺灣的本土語言只要被正確記錄下,也能被傳承更久,希望能透過《i Kalingko》雜誌的紀錄,讓更多關注抑或對臺灣在地文化、議題和本土語言有興趣的閱聽人能有一方閱讀的平台。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衡量瀕危語言的指標,語言活力評估標準(Language Vitality Assessment,簡稱LVA),「跨世代語言傳承」將語言瀕危程度分成六個等級:




聯合國將臺灣的原住民族語列在第3級數「確定瀕危Definitely endangered」到第0級數「死亡Extinct」之間、花蓮縣為大宗的阿美語、太魯閣語、布農語等也包括在內;臺灣閩南語、客語是臺灣島上相較於臺灣原住民族語廣泛被使用的語言,但在(2003年至2017年間)許多學者和政府機關的研究、調查之下再對照聯合國UNESCO的LVA,臺灣閩南語、客語也被列在第3級數「確定瀕危Definitely endangered」當中,生活在臺灣這座島嶼上,瞭解和紀錄臺灣本土語言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理念、故事介紹

《I Kalingko》為阿美語「在花蓮」之意,選擇使用阿美語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阿美族為花蓮人數最多的原住民族,其中Kalingko在阿美族語中是指「花蓮」,是由日語借來的單詞,太魯閣族中也有相似的日語借詞Karingku也是「花蓮」之意;i,是阿美族語的介系詞「在……」的意思,因此i Kalingko就是「在花蓮」。

在花蓮這塊好山好水好文化的土地上,族群也相當多元,包含布農族、太魯閣族、阿美族等,同時也有閩南、客家的族群一起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落地深根,族群共榮是花蓮最美的特色,創造許多十分豐富精彩的故事,從採訪的過程中我們更認識自己腳下這片土地的故事,

I kalingko的華語諧音像是「依家鄰谷」,就彷彿是我們五位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依傍在花蓮這個鄰近山谷的家鄉,想為花蓮這第二個家鄉留下一些紀錄和回饋」。




受訪者簡介

「化腐朽為神奇的匠人」——

阿迪克(Atik),一位從小在阿美族部落成長的非原住民。從事漂流木工作,且成立了阿迪克漂流木藝術創作工作室,創作的作品不勝少數。

「致力於語言復振的教育工作者」——

余榮德(Tiang Istasipal Takbanuaz),他任職於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教授丹群布農語;同時也是布農中會東光教會的牧師。曾編輯並出版《丹群布農族語詞句典》。

「Mhuway餐廳的創辦人」——

Mhuway達吉利共享生活空間,一家記錄太魯閣文化的餐廳。其創辦人之一 Ipay是一位返鄉青年。餐廳的創立都是為了保留及傳承太魯閣文化,美味的風味餐及裡面的崇德遺址博物館讓人擁有味覺及視覺的雙重刺激。

「米86團隊(織羅原鄉工作坊 & 葛鬱金企業社)」——

織羅「米86」團隊,源自於阿美族語中的Mipaliw,宗旨是產業、文化、教育,在以往部落在農作收成期間,為了彌補不足的勞動力,彼此到各家戶「互助換工」協助收割,也象徵傳統文化中的互助精神。

黃郁惠(Sawmah),「米86」團隊的負責人。

張秀美(Apuy),「米86」團隊的成員。

黃偉峰(Odoy),「米86」團隊的小農。

註:米86團隊隸屬於織羅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協會,其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織羅部落優質文化與經濟實力,為建構實現織羅部落旅居縣境鄉親與部落內全體地位奮鬥,並增進全體部落團結精神與和諧。此外,它們還設立了原鄉工作坊及葛鬱金企業社等營利單位。



成本費用



團隊介紹——關於我們


      《I Kalingko依家鄰谷》雜誌是由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佰七級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的五位來自不同族群、縣市的學生所製作的111級畢業製作,團隊成員有來自馬來西亞、臺灣彰化和臺南的閩南家庭以及花蓮的阿美族、太魯閣族。因彼此4年的大學時光在花蓮這塊土地讀書、生活、體驗許多大學生的熱血和獨立的歷程等,對花蓮產生了情感,這些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的滋潤也發現花蓮的多元共榮族群和文化非常珍貴且亟需被新興的世代保存、紀錄和看見,於是有了想製作花蓮在地故事結合臺灣本土語言的雜誌,《I Kalingko依家鄰谷》雜誌也就這樣誕生了。

「花蓮(也)是我們的家!」,希望應用大學四年所學的語言和傳播知識,一起記錄下花蓮在地的故事和回憶,也透過身體力行前往各個花蓮的鄉鎮、部落,採集故事和從受訪者的談吐中學習更多課本與期刊論文外的知識,期許能「做中學、學中做」!

目標金額 + 回饋方案

籌集金額目標超過(含)15,000TWD即出版實體雜誌,反之則採線上形式出版。

方案一⛰️我是訪綱套裝⛰️:$100
感謝卡一張(實體卡,手寫的溫暖)

方案二⛰️我是採訪套裝⛰️:$250
實體感謝卡一張+明信片一張

方案三⛰️我是定稿套裝⛰️:$500
實體感謝卡一張+明信片一組(共3張)

方案四⛰️我是排版套裝⛰️:$888
實體感謝卡一張+明信片一組(共3張)+便條紙一本

方案五
⛰️我是依家鄰谷套裝⛰️:$1705實體感謝卡一張+明信片一組(共3張)+雜誌一本+筆記本一本+便條紙一本

🌱實體手寫感謝卡、明信片x3,三張皆不同款、《I Kalingko 依家鄰谷》實體雜誌一本、A6尺寸筆記本x1、設計便條紙x1

◎感謝那些願意幫助我們的夥伴◎




風險與挑戰

-《IKalingko依家鄰谷》回饋商品會於七月依據訂單陸續發出。
-如遇不可控之因素(生產備貨意外、當地物流出貨、各國節假日、疫情、天氣與人為,等各種不可預期之變數),我們會第一時間在頁面更新最新的備貨及到貨日期。當您贊助此計畫即同意承擔此風險,並接受可能延遲出貨之變因,若無法接受此風險,請於集資結束前,將訂單編號email提供給嘖嘖客服(support@zeczec.com)取消您的贊助。

專案可能遇到各種不可控因素,若遇突發狀況,將通知贊助者最新狀況。當您贊助此計畫即同意承擔此風險,並接受可能延遲出貨之變因。

退換貨規則

-為保障雙方權益,拆封過程請務必全程錄影。
-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七天的商品鑑賞期,請在期限內確認商品狀況,如有瑕疵、缺件、毀損等重大瑕疵,請於收到商品次日起七天內聯繫我們。

客服聯絡方式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NT$ 1,705

⛰️我是依家鄰谷套裝⛰️
實體感謝卡一張
明信片一組(共3張)
筆記本一本
便條紙一本
雜誌一本

  • 臺灣本島、離島免運
calendar_today 預計於 2022 年七月實現
NT$ 888

⛰️我是排版套裝⛰️
實體感謝卡一張
明信片一組(共3張)
便條紙一本

  • 臺灣本島、離島免運
calendar_today 預計於 2022 年七月實現
NT$ 500
已被贊助 2

⛰️我是定稿套裝⛰️
實體感謝卡一張
明信片一組(共3張)

  • 臺灣本島、離島免運
calendar_today 預計於 2022 年七月實現
NT$ 250
已被贊助 3

⛰️我是採訪套裝⛰️
實體感謝卡一張
明信片一張

  • 臺灣本島、離島免運
calendar_today 預計於 2022 年七月實現
NT$ 100
已被贊助 2

⛰️我是訪綱套裝⛰️
感謝卡一張

  • 臺灣本島、離島免運
calendar_today 預計於 2022 年七月實現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