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是全台唯一的原住民民族學院下的傳播科系,結合原住民民族語言,以傳播這項媒介,發揮傳承文化與社會關懷的精神,踏在花蓮這片黏人土地的我們即將在今年邁入第十一年。 「語傳系畢業製作展覽」是語傳系一年一度展現該屆畢業生四年所學的總結性成果。每一部作品皆是我們接受完整而多元的學科及實務訓練之後,對原住民語言保存及傳播文化多媒體應用能力之呈現。並且期許我們自己為族群發展的種子,發揮所長、奉獻一己之能,落地深耕台灣這塊美麗的寶島。
展覽概述#
核,是我們此次展覽的主題。我們認為核可以解釋成細胞核,每位同學就像不同的細胞,細胞裡的細胞核都有自己獨特的遺傳因子。遺傳因子的作用在於傳承與傳達,就像此次的畢製作品,不論是議題、種族、語言、自身故事,透過本次畢製,集合大家的創作,將想法傳遞出去。
核,亦有種子的意思,在大學四年生涯中,我們就像一顆"種子",從幼苗開始萌芽,過程中碰到的各式議題、故事,是促進我們成長、茁壯的生長激素,透過不斷地吸收,直到甜美的果實成熟,我們亦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展覽內容簡介#
該次畢業成果展共分為校外靜態展、校內靜態展及校內電影首映會。電影首映會將播映本屆畢業生共同製作的五部作品,分為兩部結合原住民語言與多元文化的影片,兩部結合社會議題的影片及一部結合原住民語文應用與傳播的動畫影片。校外靜態展則是展出各作品組之預告作品,共展出六天。校內靜態展則是將各組電影作品的完整企劃書含劇本、劇照、工作照寫真以及其他文本資料展出,共展出十天。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deAmsGl1qc
片長:30分鐘 作品形式:劇情片 導演: 簡志霖
【生命有時是一種磨練,就像幼蜂成蛹,被困住、被遺忘,但撐過就成長了。】
劇情大綱
布農族小男孩Uva的小時候父母親離婚,在媽媽要離開家的時候,母親塞給他幾張相片,相片正面母親臉的部分被汙漬給覆蓋,背面也寫著Uva看不懂的字,Uva當時並不了解母親給他這幾張照片的用意,幾年後因為家中經濟,獨自撫養他的父親必須花大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使得Uva下課後只能獨處在家中,直到有一天Uva在社區自己一個人玩耍時,遇到了一個講話很有特色的神祕姐姐mua…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wtZfYa2wQ
片長:30-40分鐘 作品形式:劇情片 導演:龐志豪
【不停擺盪卻從未停歇的話語已在對話之間一句句流逝…活著,還是等待死亡?】 劇情大綱
Paenan被母親拋棄後,在鄉下和阿嬤一起過著淳樸的生活。祖孫之間溝通成為最大的問題,雖然畫圖是祖孫倆之間的溝通橋樑,但阿嬤為了更了解小調皮Paenan下定決心報名部落日托班學習中文。
以簡單的生活模式與直接的情感表達,點出年輕人必須「反思」的母語問題!
迷走少年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fJ-YDKMJc
片長:30分鐘 作品形式:劇情短片
導演:張祐綱、陳海琳 【在太空裡,沒有空氣,沒有聲音,沒有感情,只有我。】
劇情大綱
生長在孤兒院的雷蒙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從小沒有辦法與人正常的溝通,無法理解情緒語言與社會語言,並且必須依照一定的固執規則生活,而靠著基金會的協助和自身的努力進入了大學,因為其身分特殊,學校高層請雷蒙的班導先代為照顧,而雷蒙的班導認為此時此刻的教師階段只是一個過程,一心想要往更高的地方前進,因此一開始在對雷蒙的照顧下相對的不是那麼認真,兩人一開始相處因為不熟悉彼此而發生了許多摩擦,對雷蒙來說生活有一套固定的準則必須遵守,星期幾吃什麽,幾點要做什麽,並且異常的固執,,對雷蒙而言這些無意義的規則是一種儀式,一種對世界認知的儀式,但是老師卻因為常常不能理解其行為,認為他只是在無理取鬧,直到他們遇到了學校的輔導老師,雷蒙的老師才對他的行為開始漸漸了解…
星期三#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dsqgL8E4w
片長:5-10分鐘 作品形式:劇情短片
導演:李維
【那天,是我最喜歡的一天。】
劇情大綱
在一間教室中,有一個分享會正在進行著,一群人圍成一個圈坐在椅子上,分享著自己的故事,而現在站起來,分想著自己的故事的是一位外表整齊、乾淨的男生,他開始對大家說自己的故事:「我遇見了一位女孩,當我看到她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靜,所有強迫症引起的症狀,都在那一刻土銷瓦解了,「我鐵了心想要認識她,當我問她想不想跟我約會時,一樣的問題在三十秒我問了六次,她在第三次她就答應我了,但是我還是覺得不夠完美,所以只好繼續問。」「我們第一次約會時,我都在忙著將我的餐點依顏色分類,根本沒空吃它,或是跟我的女伴聊天,但她很愛我的這種行為,她喜歡我每次說再見前都得親她十六次,或是二十四次,如果那天剛好是星期三。」過了一段時間後,某些早晨,當我親吻她跟她道別時,她只想趕快出門,因為我讓她上班快遲到了;當我在人行道上的裂縫前停下腳步時,她卻繼續往前走;當她說她愛我時,她的嘴角不再上揚。」「她說她不該讓我變得這麼依賴她,並說這段關係是個錯誤。」「最後女孩離我而去,但是我還是停止不住去想她,我滿腦子都是在想誰再吻她,想到無法呼吸,因為他只會親她一次,而他根本不會在乎那個吻是否完美,我好想要她回到我身邊…..我開始不鎖門…..也不關燈了。」男孩說完轉頭離去,台下觀眾給予熱烈掌聲。
伊噠的腳印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G761Vm7Lc
作品形式:台灣原住民族族語繪本
作者:謝欣樺、簡仁修、劉穎晢、陳振威 繪圖:李青 編輯:廖思嘉
【語言就像腳印一樣,若要留下痕跡,就不要停下腳步。】
故事大綱
《田裡¬¬語言的交織美》:一日早晨與阿公、阿嬤在田裡整理農具,來了一頭牛,因為這頭牛,而和阿公阿嬤討論母語,而意外發現阿公阿嬤會的不只是阿美語,還會撒奇萊雅語,阿嬤說:「這兩個語言都要會,才是最棒的。」
《祖母的拐杖》:從小開始就說母語的我,在上小學的階段就很少使用母語,後來因為祖母的拐杖,而讓我再度去學習及回復自己的族語,甚至更愛自己的族語。
《只想回家》: 阿里是一個很喜歡說母語的女孩,在她還是小學生時,她感到每天的日子都很幸福、快樂,因為她可以和同學說母語,但自從升上國中,環境大改變,同學們都不說母語了,而流行說閩南語,阿里的校園生活因此感到很無趣,她只想回家和爸爸相處在一起,因為只有爸爸喜歡她說母語。
《迷失的話語》: 一個從小聽父母說母語及簡短母語套單字對話長大的我,因為小學二年級就聽不懂母語的雙關語,所以覺得母語好有創意、有趣味性。到了國中大環境及教育政策的影響如朋友間國語、台語的對話,甚至因為上國中的我連父母都是用國語來和我交談,我猜想母語的交談只停留在母親送我到學校的時光了。
贊助合作回饋方式說明
#
![]() 【贊助$350】 DVD一套、展覽海報一張、概念明信片一組(五張) 【贊助$500】 DVD一套、展覽海報一張、概念明信片一組(五張)、國立東華大學小米園─小米罐項鍊一條 【贊助$800】─限量20份 DVD一套、展覽海報一張、概念明信片一組(五張)、國立東華大學小米園─小米罐項鍊一條、國立東華大學小米園─小米吊飾一份
(註:實際內容須以小米園實際收成狀況為主)
小米罐項鍊與小米吊飾 示意圖#
![]() (小米罐項鍊示意圖)
![]() (小米吊飾示意圖)
贊助合作單位介紹#
![]() 贊助回饋我們將與東華大學小米園合作。由東華大學生們自發組成的小米園學習平台,四年多來用農事耕種親身實踐了布農族、卑南和阿美等以小米為中心的重要傳統,期盼在這塊土地上,有更多的文化傳承種子繼續茁壯。 東華小米園也是學生們在校園學習文化的具體實踐,從彎腰作農的過程裡,學習部落祭儀也找回傳統價值。從東華師生到社區國小,東華小米園也參加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把小米種植帶回失傳了50年的台東縣玉里鎮春日部落。在這個過程中,東華小米園不只將原住民的小米園文化帶進學校,更走入社區也走到國際,真正的把文化的意義落實在生活中。 東華小米園: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9D%B1%E8%8F%AF%E5%B0%8F%E7%B1%B3%E5%9C%92/597371440292588?fref=ts
更多的核...#
關於核的相關的第一手資訊都在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ILC.graduationpro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