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桃園文化廊道的目的#
在時代演進與政治動盪之下,我們必須深根於我們的土地,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所以元智大學成立桃園文化廊道的工作隊,為桃園當地文化進行推廣,使其重要性更廣為人知。
(一)傳統文化沒落#
本土語言與傳統文化急速萎縮,水泥建築幾乎淹沒了觸目所及的城市,城市的景觀變得愈來愈單調乏味,這些發展真的是好事嗎?本計畫團隊3年以來深耕在地,發現了一塊值得保存,可以做為400年來北臺灣發展歷程縮影的龍岡、霄裡區域,在獲得鄭文燦市長的認同下,命名為「桃園文化廊道」。
(二)老化指數偏高#
桃園市在人口組成上,屬於青年居多的城市。然而實踐場域屬於八德、平鎮、中壢的交界地帶,由於以農業為主要產業,老化指數偏高、季節性的農業缺工狀況,成為區域內的潛在重大問題。本團隊透過與在地團隊的長期合作,因此深入瞭解本區域內所面臨的問題,未來可以透過計畫,將在地青年與大學學生引入,協助解決區域面臨的發展困境。
(三)弱勢族群比率偏高#
霄裡國小是邊陲型態的學校,據古艷麗校長的說法,該校的社會關懷族群為46.84%,單親24.68%、隔代教養5.06%、新住民13.92%、原住民族11.39%,家長職業以農、工為主,可說是在八德、中壢、平鎮交界上,由文化不利族群所組成的學校。在此一區域,還存在著一群依附著龍岡清真寺的雲南回族穆斯林社群,是臺灣唯一的清真寺穆斯林臺灣人聚落,在文化上、經濟上、政治上都是邊陲群體。本計畫的關懷主軸是以置入元智學生,為文化不利學童進行多元智能教育與關懷活動,希望為他們帶來翻轉機會。
瞭解價值,才懂得珍惜 :「千塘之鄉」迅速消失#
元智大學位處中壢區邊緣,周邊圍繞眾多文化資產:如日治時期重要水利工程──桃園大圳,乃北臺灣最具規模的灌溉系統。南邊的霄裡社為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居住地,經閩、粵移民開發,成為桃園臺地水田化最澈底的區域。這些文化瑰寶是歷代先民辛勤積累的重要資產,然而近年來在發展大旗的遮掩下,埤塘已經從8,845口,填到殘存2,800口,造成嚴重的環境災難。
在地文化導覽的產業價值#
桃園八德區,本區域是清代霄裡社傳統領域,在桃園快速的都市化發展之中,尚屬發展落後地域。隨著開發的腳步逼近,往昔美好的「霄裡田」正逐漸被「鐵皮工廠」取代,本團隊因而深感焦慮。105年元智大學和桃園市政府團隊簽署了合作意願書,主旨在於透過青年導覽人才培力的方式,為北臺灣保存一條「文化廊道」(圖一)。
培養生力軍,深耕在地傳播文化 本計畫以元智大學學生為運作核心,由學生組成工作隊,進行推廣在地文化的學習與活動。為執行USR計畫而成立的桃園文化廊道工作隊,採「白鷺鷥」為圖騰,品牌形象採用其英文「Egret」,按字面之意為結合在地文化,以「Explore, Guide, Research and Educate for Taoyuan.(桃園在地的探索、導覽、田調與教育)」完整表達。
我們透過以下活動讓同學能深度的瞭解桃園的在地文化,並促進在地居民與社區發展
校外導覽:把學生帶進社區接觸桃園在地文化,透過在地人士的導覽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環境。
微型課程與工作坊:透過一系列微型課程與營隊,培養學生攝影、導覽、田調等能力和文化素養。
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透過「鏡在咫尺」活動學習欣賞、規劃、拍攝紀錄片,更瞭解社會現象及議題。
2020/08/01 於大火房秀山宮舉辦一系列共四次的泥染工作坊 我們於霄裡經營的老屋據點「坐伙」,號召社區居民,體驗染布技術的奧妙之處。
![]()
![]()
![]() 2020/09/26 攝影學課程自行車校外教學 此活動於霄裡據點「坐伙」舉辦,除了讓同學參訪文化景點,且特別邀請元智大學資傳系張世明老師教導攝影課程,以Egret工作隊學生負責在地文化導覽,促使大學與社區增進互動、加深交流,持續埋下擾動在地發展的機會,期許未來能逐漸出現新的正向改變。
![]()
![]() 2020/09/20龍崗米干節 以推廣異域文化為己任,帶領有興趣瞭解的學生組成參訪團,請到魅力金三角發展協會周秉中總幹事為大家做導覽,參觀清真寺、國旗屋、忠貞市場、孤軍紀念廣場與米干節主展區,參加系列活動。未來還會持續辦理參訪甚至營隊活動,帶領更多學生認識龍岡,瞭解在地文化。
![]() 2020元智下學期-鏡在咫尺紀錄片放映會
m06播放紀錄片,邀請紀錄片導演講解紀錄片的拍攝理念。
![]()
一 鏡在咫尺: 固定於學期中的星期四在元智六館播映紀錄片, 藉由紀錄片觸動彼此的心, 歡迎投資者一同來觀賞, 看見各個角落不同的生命故事。
為何我們需要大家的募資?#
這是一個讓大家看見「自我環境與文化關懷之重要性」的募資計畫,我們希望在大學中培養學生關心在地文化的能力,畢業後可以知道自己在一個城市讀書四年,這個城市究竟有什麼可貴之處值得去探索與保留,進而到新環境時,也仍然能夠關心周遭的一切,從不起眼中發現能夠發揚光大之處。因此,我們希望從桃園文化廊道工作隊開始進行新生代關懷社會的培養計畫,募得的資金將運用在工作隊的活動辦理中。我們的活動將會在社群和部落格上推廣,歡迎大家共襄盛舉,瞭解更多原本不被關注的寶藏。 回饋商品-桌曆 ![]()
![]()
![]()
計畫的核心團隊
![]() ![]()
學生參與本計畫之規劃#
![]()
facebook粉絲專頁 Instagram粉絲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yzu_tcc/ 部落格 https://www.pixnet.net/pcard/399805fcae65fe0828/publish/artic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