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很簡單,但也不簡單。 從來都不只是一首歌而已,而是承載大時代中庶民生活樣貌的載體。
西方古典音樂史中,以民謠素材將之藝術化的作曲家大有人在,然而以臺灣音樂素材寫成的鋼琴獨奏作品,無論質與量都還有發展的空間。從歐洲求學回國後,鋼琴家盧易之決定用自己熟悉的西方音樂語彙,重新詮釋承載這大時代的載體,聯結與臺灣豐厚土地情感,譜寫出兼具本土性與藝術性的鋼琴改編作品。
計畫起源
#
重新詮釋臺灣的歷史音樂文化,賦予臺灣民謠嶄新的風貌與生命力
「民謠」代表了臺灣歷史的記憶、土地的烙痕、感性的共同回憶,以及凝聚全民的力量。集結許多傳統文化與鄉土氣息的歌謠,是由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內涵與民族習俗所合成的歌謠。以「臺灣民謠改編」為起點,一路進行著音樂會展演、相關講座、樂譜、CD與黑膠的出版發行、臺灣在地攝影展、當地街旅導覽等活動結合,凝聚臺灣民謠再造能量,讓民謠文化走入街頭巷尾,並與社會大眾共同挖掘更豐富的在地情感和音樂價值。
臺灣民謠專業化改編,讓臺灣的歷史音樂文化再被詮釋,使臺灣音樂文化集體意識及記憶的一部份再更精緻化、藝術化、普及化,且被這塊土地各個年齡層的聽眾共享。最後,藉由音樂無國界的特性,不需翻譯文本,讓更多國內外演奏者散播到國際的每一個角落,使臺灣的音樂被更多人看見及聽見。
關於盧易之鋼琴改編作品:採茶歌/桃花過渡#
2016年出版了臺灣臺語民謠《天黑黑》以及《草螟弄雞公》的樂譜,這次以客語民謠為基底,編寫了《採茶歌》及《桃花過渡》兩首作品,《採茶歌》傾向以炫技、浪漫的改編方式寫作而成。其中參考了葛利格的伴奏型態、史克里亞賓的低音寫作方式,最後以改變拍子的方式呈現華麗的終曲,是一首能完整呈現鋼琴家技術與鋼琴性能的作品。《桃花過渡》是一首同時流傳在客家與閩南族群的曲調。《桃花過渡》以連貫的四樂章小奏鳴曲譜寫而成,所有的樂章素材及音樂動機皆來自桃花過渡的主旋律片段,四樂章以「動、靜、活、炫」展現桃花過渡中男女俏皮對話的精隨。
本次出版為了讓各種程度的鋼琴演奏者可以演奏,皆特別寫了「演奏版」與「簡易版」兩種版本,不僅想與大家重生昔日風華記憶,更期望能與更廣泛的鋼琴演奏者共同彈奏跨時代演進。
「臺灣民謠是歷年來在各種機緣下改編的作品。它們結合了西方古典音樂的技法與台灣民謠的旋律,希望您會喜歡這樣的組合,也期待您透過這些樂曲一窺早年台灣老百姓的生活風貌。」─盧易之
文化需要有「人」傳承,民謠需要有「人」傳唱。
透過民謠,記錄著臺灣不同時代孕育出的風土人情。
我們是一群極力保存臺灣民謠和創新不遺餘力的音樂人,
不願看見臺灣傳統民謠隨傳唱者凋零而消逝,
期望透過旋律改編,為傳統民謠注入新生命,更能擴大音樂的規模性,把臺灣濃厚的鄉土民情推向國際。
民謠最美的價值是在於歷代永續傳唱,我們邀請您一起為臺灣發聲,持續為這片美麗之島種下優美旋律。
▲盧易之改編樂譜(採茶歌/桃花過渡、巴爾托克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天黑黑/草螟弄雞公)
-
《採茶歌/桃花過渡》
以客語民謠為基底,編寫了《採茶歌》及《桃花過渡》兩首作品,《採茶歌》以炫技、浪漫的改編方式寫作而成;《桃花過渡》則是以連貫的四樂章小奏鳴曲譜寫。
-
《巴爾托克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當初的協奏曲,今日有了獨奏的可能。」盧易之發揮改編的魔力,賦予巴爾托克全新的樣貌,值得您仔細感受樂曲間的每個音符!
-
《天黑黑/草螟弄雞公》
《天黑黑》的旋律配上了普羅柯菲夫的節奏、復古意涵的賦格還有拉赫曼尼諾夫式的結尾。經由拼貼式改編後在國際音樂舞台上成了象徵臺灣音樂的炫技作品。《草螟弄雞公》以爵士語法和即興演奏的語彙為主,將這首輕鬆詼諧的歌謠增添上新的色彩。
▲盧易之出版CD(燒肉粽、My Chopin; My Brahms、詼諧曲、臺灣狂想曲)
-
《燒肉粽》專輯
再版暢銷專輯,收錄十首再經典不過的民謠改編作品,《燒肉粽》、《望春風》、《思慕的人》...加上精美的肉粽包裝,絕對是視聽雙饗的首選!
-
《My Chopin; My Brahms》專輯
專輯中收錄了盧易之最拿手的蕭邦及布拉姆斯的作品。由於每首曲子對盧易之都有深刻的意義,他捨棄了傳統的樂曲解說,請台灣文學獎得主陳思宏先生執筆,以散文的方式告訴聽眾他與這些曲子所發生的事情:讓專輯中的『音樂』透過文字變成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
《詼諧曲》專輯
此張專輯錄製了蕭邦及布拉姆斯的詼諧曲作品。詼諧曲本來是在奏鳴曲的第二、三樂章間轉換音樂情緒,但蕭邦卻把詼諧曲獨立出來作曲,使詼諧曲不再是潤飾樂曲的配角,而是獨當一面的主角,能夠擁有完整的情緒與故事。布拉姆斯的詼諧曲則是在他18歲時寫下,曲中能感受出他當時的意氣風發。聽眾在聆聽之後必定可以感受到古典音樂浪漫時期詼諧曲的多樣性。
-
《臺灣狂想曲》黑膠專輯
本次黑膠專輯結合了古典音樂和民謠旋律,在音樂中散發出時而詩意、時而幽默的畫面,經典音樂隨著年歲流轉而有新的景色。專輯中共收錄六首改編的經典民謠,,每一首皆是富有時代印記的畫面。
▲12/8 盧易之 焦元溥講座暨演出音樂會 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槌子鋼琴》
在貝多芬冥誕250週年,由著名音樂主持人焦元溥與鋼琴演奏家盧易之帶領觀眾「樂」讀不容錯過的貝多芬長篇鉅作—第29號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06(Große Sonate für das Hammerklavier)。
名人推薦#
「這樣的改編方式,並非僅僅顯露其精湛的演奏能力,以及對和聲技法的嫻熟...更忠實呈現了每首樂曲內涵的精神,並展現盧易之品味不俗之處。」 ─臺南藝術節藝評專區 新評種 李欣恬評《盧易之台灣民謠音樂會─春之民謠在臺南》
「...(後續幾首曲目)編曲越見新穎大膽,特別是最後以巴哈般的賦格曲式改編《天黑黑》,嚴謹對位結構卻讓主體延伸之旋律顯得更為自由,轉譯地恰到好處。」 ─表演藝術評論台│白斐嵐(2014年)
「盧易之將許多古典音樂的鋼琴技法,融入傳統的旋律裡頭,讓原本熟悉的民謠旋律,顯出許多新鮮感」 ─MUZIK 7月號 NO.121 唱片評論《燒肉粽》
以創新的策演手法,將經典與當代創作及表演傳達給閱聽大眾。設立迄今,策演範圍包括臺灣、德國、奧地利、西班牙、盧森堡、比利時、阿根廷、法國、義大利、中國、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地,完成了百項以上的製作。團隊並獲金曲獎、金音獎及多項國際大獎肯定。提供獨具魅力的傑作,還原藝術的美好本質,呈現臺灣音樂及表演藝術的文化主體性,是我們持續努力完成的目標!
台灣鋼琴家、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演奏獎得主。於繁忙的演出行程外,至今已灌錄十張鋼琴獨奏專輯,其中《貝姆鋼琴作品集》獲德國法蘭克郵報(Franken Post)及巴伐利亞古典音樂電臺(Bayern 4 Klassik)極高評價,《我的蕭邦;我的布拉姆斯》更獲得金曲獎的肯定。熱衷於音樂編寫,盧易之喜將臺灣民謠、通俗歌曲、協奏曲目改編為鋼琴獨奏曲,並已出版樂譜共四冊,是臺灣極少數集精湛琴藝、音樂創意與編曲功力於一身的鋼琴演奏家。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 聯絡信箱:fjc.ncaa@gmail.com
認為此專案有違規或不適合嘖嘖使用者的地方嗎?請填寫表單協助我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