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氣候之間,雖然土地面積狹小,但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物。大約有70種陸生哺乳動物,其中約40多種為台灣特有種及特有亞種。像是台灣獼猴、野兔、穿山甲、石虎、白鼻心、山羌、大冠鷲、鳳頭蒼鷹等,這些皆是特有種,顯示出台灣生物多樣性。
在大自然捕獲牠們身影、熟悉理解牠們前,這些動物們卻反而面臨生存的危機。牠們的天敵,正是我們人類。「台灣人太多了!有些動物沒辦法快速適應人與環境的變遷,加上環境破碎化,就會導致人獸衝突。」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詹芳澤醫師說道。
當人類不斷的開發淺山、拓寬道路之際,野生動物既有的棲地遭到破壞、生存環境與馬路重疊。政府尚未提出具體的保育計畫、劃分出保育區前,這些野生動物在破碎的棲地求生存,導致車禍、農藥中毒、捕獸鋏傷、被咬傷等情況層出不窮。
小黑翅鳶被人不當飼養致死的案例:https://goo.gl/bEPLsw
2017年第13起因車禍喪命的石虎:https://goo.gl/odbTQi
延伸閱讀——窩窩動物路殺專題:https://goo.gl/hu7Lub
近年來穿山甲最大受傷原因——被狗咬傷:https://goo.gl/N2hg3b
穿山甲、食蛇龜、山羌等具有經濟市場的野生動物,就容易遭受到盜獵集團捕抓與走私。例如台北市知名婚宴餐廳「彩蝶宴」,就被查獲冷凍山羌的屍體,菜單上更張貼著「三杯穿山甲」。這還只是有遭爆料的,私底下非法捕捉,被民眾吃下肚的野生動物更不知道還有多少。
台北市知名婚宴餐廳——以保育類野生動物入菜:https://goo.gl/z8WmEv
穿山甲遭盜獵販售,搶救後仍不治:https://goo.gl/4SBGn2
正也因為這些危機,原本活在野外的野生動物變成落難動物。這些非自然的傷害,終由人類來彌補,因此才有野生動物的守護者——野生動物救援單位的成立。台灣目前設置了6處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以及急救站。其中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底下的野生動物急救站,專門救援醫療台灣本土野生動物及鳥類。
儘管有野生動物保育機構,但我們仍應反思,為何保育救援的腳步,仍趕不上動物傷亡的速度。
經過野生動物棲息熱點區域,放慢車速、多加注意,避免路殺
延伸閱讀——窩窩動物路殺專題:https://goo.gl/hu7Lub
不棄養貓犬,避免造成流浪犬貓與野生動物的衝突
發現有人在兜售保育類野生動物,立即通報:
保七總隊森林警察隊 02-2933-3942
林物局 0800-057-930
在淺山或野外,以不觸摸、不靠近、不餵食、不打擾野生動物為原則
捐款捐物,為了野生動物:
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認養計畫、捐款捐物要點:https://goo.gl/Aqteo8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https://goo.gl/epjCPp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屏科大志工:https://goo.gl/epjCPp
動物認養(捐款):https://goo.gl/XESdoV
若是一般民眾碰到野生動物幼獸時應先進行觀察,如果幼獸體力良好且躲在棲地,應將其留在原地。如果是已長毛但無法自立;未長毛、未開眼的幼獸,應移到安全的地方或協助回巢。但若是無法看到、難以送回巢穴,或超過4小時沒看到母獸、幼獸受傷等情況,應聯絡野生救傷相關單位處理。
大型哺乳類(山羌、台灣山羊、水鹿):使用兼顧通風的木箱、大型寵物運輸籠,並鋪上布料或乾草,避免動物滑倒。
小型哺乳類動物(台灣野兔、鼬獾、穿山甲、飛鼠、石虎):使用大小合宜的寵物提籠。
蝙蝠:使用昆蟲箱,並垂掛毛巾給牠躲藏空間
鳥類:不使用鳥籠,以紙箱打洞,下方鋪短紙屑當墊料。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