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報告)由各企業發行,目的是說明該公司過去一年間的公益參與,並揭露公司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其中也包含揭露企業違反環境法規的狀況。
等等!如果企業都會主動說明環境違規的狀況了,為什麼掃了再買還要一直敦促企業對環境違規做出解釋與承諾呢?
首先,不是所有公司都有發行CSR報告。只有一定規模以上或特定行業的上市櫃公司,以及國營企業會被要求發行。那麼,有發行CSR報告的公司,應該就會好好說明污染狀況了吧!
在前兩期計畫更新「排放超標廢水排行榜」、「排放空污超標排行榜」中,有三間公司的名字同時出現在兩份榜單上。剛好他們都是有發行CSR報告的公司,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對環境違規狀況的說明,還有什麼問題吧!
大成長城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成,CSR報告連結)
大成2015年有兩次排放空污超標遭裁罰;2018年有4次、2019年有6次因為排放水污超標被裁罰。但在這幾年度的CSR報告中,大成針對水污染問題,都是強調「廢水排放水質皆符合主管機關之要求」,這明顯與事實不符。並且大成宣稱按照國際上規範CSR報告的GRI準則撰寫報告,卻沒有按照GRI準則,揭露2019年因為偷排超標廢水被開了一張「情節重大」的罰單。而在空污方面,大成也沒有對空污超標做出說明。
2020年底,透明足跡將大成的違規狀況整理起來,用公文發給大成,要求回應。大成才說明污染主要來自新收購的畜牧場,並承諾增設統籌全公司污染問題的環安機構。大成在回文中仍未解釋近幾年兩度被認定為故意偷排廢水的狀況,為什麼會發生。但也看得出,讓企業知道有人在關心污染他們的污染狀況,才有機會敦促企業做出解釋與承諾。
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糖,CSR報告連結)
台糖2018年被開了5張水污超標的罰單,2019年被開了4張水污超標、5張空污超標的罰單。但在CSR報告書中,台糖只有用「專欄」的方式,解釋了2019年發生的一次水污染超標事件。對其他污染超標問題,未做解釋。還在解釋水污空污排放的章節,強調排放的廢水、廢氣都符合環保署的標準。
台糖在報告書中宣稱,這份報告經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第三方檢驗後才發佈,卻仍未說明頻繁出現的環境違規應該如何被改善。這可能是由於GRI標準中只規定要揭露「重大違規」、證交所也只規定要揭露單一事件罰款超過100萬元的裁罰。台糖的違規雖多,單一事件卻大多沒有達到這些標準,因而沒有揭露的義務。但台糖持續不斷的排放超標污染物,仍會對周邊居民、生態造成影響。我們需要凝聚消費者的力量,才能讓企業不敢再把揭露規範當保護傘,誠實面對問題並提出承諾。
正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隆,CSR報告連結)
2015年到2016年,正隆廢水廠發生異味問題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遭到居民抗議,也因此被環保單位裁罰72次。在這兩年的CSR報告中,正隆詳細地說明了環境違規的原因,並向受影響的民眾致歉。但在仍有因超標排放空污、水污被裁罰的2018,正隆則只在CSR報告中說明確實有超標的問題,卻未解釋超標排放的原因。
與大成、台糖相比,正隆近年環境違規次數已經有明顯地下降,也在CSR報告書中明確承諾要在2020年以前完全解決製程異味飄散的問題。但正隆近三年還有兩次水污超標、2次空污超標被裁罰的記錄。正隆仍須持續改善,不要再違反環境法規,是對關心環境的消費者展現誠意的第一步。
綜合以上對三間在空、水污超標排行榜都上榜企業CSR報告書的整理,我們可以瞭解到CSR報告書雖然有其規範,但這些規範往往具有太大的彈性,讓企業可以選擇性的揭露資訊。往往是企業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才會做出比較完整的說明與承諾。這也是為什麼掃了再買要持續開發對企業施壓的新功能,要讓企業感受到消費者很在意他們的環境表現,才能讓他們把污染當回事!
註:
*本文引述CSR報告年度,以CSR報告揭露資料涵蓋時間段為準。如正隆2016年出版之CSR報告,揭露的是2015年度資料,則本文視作2015年度CSR報告。
*本文以裁罰時間為準,以2010年至2020年的裁罰資料進行分析。因此,本文「近三年」是指2018年到2020年。
* 掃了再買、透明足跡網站資料來源為政府公開資料,雖然已經努力確保資訊正確性,但因為政府資料更新快慢不一,還是要以政府資料為準喔。掃了再買並不是希望打擊特定廠商,而是希望通過揭露商品製造商環境裁罰資料,提供企業改善的動力,期待創建更友善的消費市場。但評量企業社會責任仍有勞動、食安等等許多層面,掃了再買只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大家也可以更重視企業在各個方面的表現。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