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場講座,我們邀請到將村上春樹的作品介紹給臺灣讀者,從事翻譯工作超過 30 年的賴明珠老師,以及在客家電視台主持許多節目,也曾擔任總統就職典禮主持人的客家妹陳明珠,來和我們分享她們在工作中對性別議題的觀察。
為了說明不同的性向、性別氣質,不過是大同小異中的「
小異」,以及理解不同的重要性,賴明珠老師選了《海邊的卡夫卡》第 19 章中的一段,朗讀給大家聽。
故事中有兩位女性到日本各地,調查公共文化設施在設備與使用設計上,是否符合男女平等原則,因此與身為圖書館員的大島先生發生了衝突,並且指責他為「典型的身為歧視主體的男性化的男性」。
聽前面一段,會單純認為這是一個爭論何謂平等、何謂歧視的故事;但是到了爭論的尾聲,從外觀上看起來是男性的大島先生,才揭露了自己同時是生理女性、跨性別與男同性戀的多重身分──「那麼,我在歧視甚麼呢?哪一位可以告訴我嗎?」大島先生這樣反問指控他為歧視主體的兩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