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愛轉來平權遊行:開創家鄉的美好未來

提案人 苗栗愛轉來協會 | 群眾集資
NT$ 255,000 / 目標 NT$ 200,000

活動紀錄│0427 平權系列座談【文化工作與性別議題】@苑裡掀海風(掀冊店)

2019/04/28 00:50
最後一場講座,我們邀請到將村上春樹的作品介紹給臺灣讀者,從事翻譯工作超過 30 年的賴明珠老師,以及在客家電視台主持許多節目,也曾擔任總統就職典禮主持人的客家妹陳明珠,來和我們分享她們在工作中對性別議題的觀察。


為了說明不同的性向、性別氣質,不過是大同小異中的「小異」,以及理解不同的重要性,賴明珠老師選了《海邊的卡夫卡》第 19 章中的一段,朗讀給大家聽。


故事中有兩位女性到日本各地,調查公共文化設施在設備與使用設計上,是否符合男女平等原則,因此與身為圖書館員的大島先生發生了衝突,並且指責他為「典型的身為歧視主體的男性化的男性」。

聽前面一段,會單純認為這是一個爭論何謂平等、何謂歧視的故事;但是到了爭論的尾聲,從外觀上看起來是男性的大島先生,才揭露了自己同時是生理女性、跨性別與男同性戀的多重身分──「那麼,我在歧視甚麼呢?哪一位可以告訴我嗎?」大島先生這樣反問指控他為歧視主體的兩位女性。

在後來的故事中,大島先生和借宿在圖書館,在旁目睹整個過程發生的主角──十五歲的少年卡夫卡,解釋了為何他會有如此反應:「……這種事情都無所謂,不管你想舉甚麼旗幟我都完全不介意,我最無法忍受的是這種空洞的傢伙。……剛才的場合也是,我可以隨便應付應付就好的。我控制不了自己,這是我的弱點。」

「你知道為甚麼這是弱點嗎?」身為長期被歧視的對象,大島先生接著問。「對想像力不夠的人,你如果一一認真去理會他們的話,你有幾個身體都不夠應付,對嗎?」卡夫卡這麼答道。

這是這一段故事中,除了大島先生的身分外,第二個超乎預期的哲學探討──不能夠理解,是因為缺乏想像力,給了我們相當多的啟發。

▌討論就是了解的開始,想像力的練習。#

而面對平權議題,陳明珠不但有來自家中親友的壓力,還有可能喪失工作機會的風險,身為異性戀的她,其實可以保持中立的態度,為什麼會願意公開支持呢?

「我們要站出來為著不是跟自己利益有關的事情發聲,這才是愛。」陳明珠說道。

她認為發揮影響力是公眾人物的責任,不論公開立場會帶來更多支持,還是會有反對的意見,單單引發討論,就已經是很好的開始;如果現在可以站在能夠影響更多人的平台上,表達自己的立場,就更應該要堅持,為自己認為對的事發聲。

希望未來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不再被社會性別的刻板印象所影響,因為認識、了解而喜歡一個人,喜歡這個人的本質,不需要甚麼定義。就如卡夫卡對大島先生說的話:「不管大島先生是甚麼,我都喜歡大島先生。

註冊 / 登入後才能留言。

© 嘖室股份有限公司